在前面两个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它们都涉及到,对娃的心理发展的把握。
而这又涉及到两方面:
* 儿童认知发展
* 儿童情感发展
学习上,跟娃更相关的,是儿童认知发展。
比如刚上小学的娃,通常逻辑抽象思考能力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娃只有一次抽象能力。也就是从具体化、形象化的事物中,建立起初步的抽象概念。
比如为什么跟她讲十进位,她不懂呢?因为数字对娃已经是抽象概念,进位又是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娃,是没有这种二次抽象能力的。
这就导致,对于数字和位这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他们可能很难掌握。
马芯兰老师的教学法就非常棒。她直接把位、进位这些概念全都高度形象化了,这样就帮助娃建立抽象概念了。
相比之下,我们家长对娃的认知发展,缺乏基本概念。认为「我觉得很简单」,其实是用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来要求娃。结果费力不讨好。
因此,我们需要对娃的认知心理有一个清楚的判断,知道她在哪个阶段,能接受理解什么,不能理解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容易让他们理解。
前面我们讨论了儿童认知发展,这对学习至关重要。
而在关系发展中,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至关重要。
基于儿童情感发展的理论,如果我们要成为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在青少年时期,需要经历不同的过程,每个过程有不同的核心情感发展需求。
如果这个阶段或者多个阶段发展需求没有满足,就可能造成后续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过度追求外界认同等。
具体到每个娃身上,可能情况不一样。但是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可以给你一个整体的参考标杆,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
比如当时,我家娃一直问我,她做的好不好,为什么没有主动表扬她。
对比儿童情感发展阶段,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娃,追求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
这个阶段如果通过勤奋学习,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
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
基于这个理论,我开始有意识调整我的注意力。
以前我更关注她学习上做的不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问题。后来我更关注发现和肯定她做的好的地方,比如问她「宝宝这些为什么你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呢?这道题你都没见过怎么一下就做对的呢?你是怎么思考的呢?」
这样在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帮她回忆复盘学习上的成功,让她更加肯定认同自己的学习成果。
让她在和我的关系中,持续发现和强化肯定自己的优点。
这样我就成了她的加油站,在妈妈陪伴下,她会有更强的信心去学习和面对生活。
- 概述
- 全文摘要
- 阅读本书会帮助你解决的疑惑
- 4大挑战
- 4大挑战概述
- 第一大挑战关系
- 第二大挑战事务
- 第三大挑战知识
- 第四大挑战学习
- 4大挑战的相互影响
- 打破负面循环困境
- 两个核心目标:学习自主、关系亲密
- 4个发展阶段:推车、开车、教练、坐车
- 后续内容
- 自主学习
- 学习发展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的学习
- 语文的挫折汉语:拼音四声调怎么也不会
- 数学的挫折:20以内减法好难啊
- 开车阶段的学习
- 为什么娃老是混淆声调
- 如何解决声调混淆问题呢
- 我的反思
- 学习心得1找到学习问题的根源
- 学习心得2: 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不能跳
- 学习心得3: 用工具赋能生产力
- 研究数学教学:向顶尖水平学习
- 回顾:娃20以内减法问题
- 回顾:20以内加、减法的书本教学法
- 20以内加、减法书本教学法的问题关键:缺乏形象体验
- 娃的认知的几个难点
- 如何用形象化思维理解和简化20以内加、减法
- 第一步:理解基本的数的概念
- 第二步:理解进位和位的概念
- 第三步:理解十进位的加法
- 第四步:理解退位和十进制减法
- 第五步:重新理解教材的20以内减法
- 第六步:巩固上面的形象化方法
- 回顾:马芯兰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 女儿的改变
- 我的反思
- 对教育和学习本质的反思:技能 VS 智能
- 对教学路线的反思:熟练路线 vs 通透路线
- 知识森林软件:让知识体系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 粗放学习倒金字塔 VS 精准学习正金字塔
- 优先级差异: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
- 落地工具:让知识体系看得见摸得着
- 数学学科研究:理解学科知识体系
- 震撼:原来娃要学这么多知识
- 数学学科研究: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 心得:分清学习的主次
- 数学学科研究:巩固学科知识体系
- 娃的改变
- 教练阶段的学习
- 任务1:学习建立通透的知识体系
- 让学习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 错题处理
- 让娃也能做好小老师
- 任务2:基于Anki的自动化复习
- 知识森林软件和Anki的打通
- 任务3:启发式对话引发思考探索
- 坐车阶段的学习
- 回顾:自主学习的4个阶段
- 我的感想
- 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发展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没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 娃的负面心态如何形成的?深层次因果链条分析
- 什么是负面沟通
- 什么是负面激励
- 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导致负面沟通、负面激励
- 两种类型的动机:过程价值导向 vs 结果价值导向
- 什么是过度结果导向
- 为什么过度结果导向,会导致负面情绪和认知
- 回顾:娃的负面心态的形成链条
- 沟通质量矩阵
- 开车阶段: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 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关注亲密分享
- 从负面沟通转向正面沟通:关注积极因素
- 开车阶段总结和反思
- 教练阶段: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网络
- 转变1: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培养娃的主见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承担自己的责任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激发兴趣和热情
- 转变2:从关心自己到关心他人
- 教练阶段总结和反思
- 坐车阶段:能持续发展亲密关系网络
- 关系发展总结
- 自我成长
- 自我成长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自身缺乏成长
- 开车阶段:自身高速成长
- 对通透学习的研究
- 对亲密沟通的研究
- 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
- 开车阶段的反思和感想
- 教练阶段:作为教练的成长
- 建立赋能型思维
- 打造赋能型体系
- 坐车阶段:赋能更多的家长和娃
- 爱和自由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什么是自由
- 自主学习和亲密关系:如何让娃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