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国际互联网加速 OSASE为企业客户提供高速稳定SD-WAN国际加速解决方案。 广告
在前面两个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它们都涉及到,对娃的心理发展的把握。 而这又涉及到两方面: * 儿童认知发展 * 儿童情感发展 学习上,跟娃更相关的,是儿童认知发展。 比如刚上小学的娃,通常逻辑抽象思考能力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娃只有一次抽象能力。也就是从具体化、形象化的事物中,建立起初步的抽象概念。 比如为什么跟她讲十进位,她不懂呢?因为数字对娃已经是抽象概念,进位又是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娃,是没有这种二次抽象能力的。 这就导致,对于数字和位这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他们可能很难掌握。 马芯兰老师的教学法就非常棒。她直接把位、进位这些概念全都高度形象化了,这样就帮助娃建立抽象概念了。 相比之下,我们家长对娃的认知发展,缺乏基本概念。认为「我觉得很简单」,其实是用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来要求娃。结果费力不讨好。 因此,我们需要对娃的认知心理有一个清楚的判断,知道她在哪个阶段,能接受理解什么,不能理解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容易让他们理解。 前面我们讨论了儿童认知发展,这对学习至关重要。 而在关系发展中,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至关重要。 基于儿童情感发展的理论,如果我们要成为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在青少年时期,需要经历不同的过程,每个过程有不同的核心情感发展需求。 如果这个阶段或者多个阶段发展需求没有满足,就可能造成后续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过度追求外界认同等。 具体到每个娃身上,可能情况不一样。但是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可以给你一个整体的参考标杆,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 比如当时,我家娃一直问我,她做的好不好,为什么没有主动表扬她。 对比儿童情感发展阶段,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娃,追求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 这个阶段如果通过勤奋学习,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 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 基于这个理论,我开始有意识调整我的注意力。 以前我更关注她学习上做的不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问题。后来我更关注发现和肯定她做的好的地方,比如问她「宝宝这些为什么你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呢?这道题你都没见过怎么一下就做对的呢?你是怎么思考的呢?」 这样在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帮她回忆复盘学习上的成功,让她更加肯定认同自己的学习成果。 让她在和我的关系中,持续发现和强化肯定自己的优点。 这样我就成了她的加油站,在妈妈陪伴下,她会有更强的信心去学习和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