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国际互联网加速 OSASE为企业客户提供高速稳定SD-WAN国际加速解决方案。 广告
要形象化的把握知识体系,这个理念很简单。但是落地很难。 因为知识体系,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都是思想。 如何能够形象化呢? 这就是知识森林学习软件,所解决的问题。 这款软件的开发者是John。 John以前在微软工作,在那段时间,他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教育活动,发现自己对教育有强烈的热情。后来他决定离开微软,进入教育培训行业,寻求如何通过教育,实现对人的高度发展。 后来John在知乎上,开始分享内容帮助他人成长,有了20多万的关注者。 在2014年的时候,John在知乎上,开始分享如何高效学习,做了一个学习的视频课,并且建了一个中学生学习群。 之所以关注学习能力发展,是因为John觉得,我们不可能对一个人,啥能力都培养。 但如果我们能发展起他们一流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那么这个人自身也就可以持续自我超越了。 毕竟,学习能力是「提升所有其它能力的能力」。 中学生学习群运作一段时间,John有种感受,就是觉得人和人的学习能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在微软的时候,John正好赶上微软如日中天的尾声,周围的同事都是超高淘汰率的面试筛选进来了,素质一流。比如周围是各省的高考状元、前三名、国际奥赛金奖之类。 当时他们团队做案例讨论分析,往往一个人分享出一个知识点,其它同事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反过来激发出新的经验、方法、思想,这样整个团队都成长非常快。 但是John自己做学生学习能力成长,录制了视频课,分享了案例方法,发现大多数同学,还是很难实现学习能力的突破,真正有那种通透掌握的能力。 往往还是只能碎片化的知识。 本来John的设想,是分享系统化的知识,然后建立一个社群,让社群互相激励,实现持续自我成长。 后来他意识到,这个想法的理想化在于,当年他在微软团队里,这样之所以简单可持续,是因为本身成员素质已经一流了。在更普遍的环境中,这个条件是不成立的。 本质上,这就是把一群学神聚集在一起,那自然大家就可以相互推动。但对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有更加系统化、革命性的教育。 所以John反思这些经验,觉得要改变现状,需要摆脱传统的「上课-练习」的模式,从生产力革命的角度思考问题。 那时候 ,他已经在学习视频课中,跟同学分享建构知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 但是他也意识到,这个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太难了。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缺乏及时反馈。更容易习惯性的记忆、刷题。 有件事情John印象很深。 当时他发现,很多同学会问:「我还需要做什么题目?」 第一次被问到的时候,John就愣了一下,为啥呢? 按照John的话说「哥在中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思考过还要多做题的。都是想着砍掉哪些作业、试卷不做的」。 他的理念是,中学的作业是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布置的。如果你的水平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知识体系通透,基本上课堂就一次消化了,根本就不需要做那么多题。 因此只需要砍掉没必要的,除非特殊的原因比如发展思维能力,不需要再找题做了。 这就像马芯兰老师一样,关键是质量,而非数量。 John就思考,到底他自己,或者他在微软的同事们,和大多数同学,到底学习差异在哪里呢? 他发现,其实这里有两种对立的学习战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