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刚开始,数学从1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那时候娃觉得挺简单,在学校也挺开心的。
学到2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画风就变了。
有一天,娃拿回试卷,都是对的。我就抽了一道题目(14-5),说:「宝贝你来做一下」。
然后她就有点犹豫,拿着笔看着我,说:「不知道」。
我就问她:「那你怎么全都对了呢?」
她就哼哼唧唧地说:「我看别人的」。
听着挺气人的,觉得怎么能抄别人的呢?
然后我就问她:「那在学校老师是怎么讲的呢?」
她说:「老师讲的我听不懂」。
我就去看了一下教材是怎么教的。发现教材有两种方案:
* 方法一(分解减数):把5分成4和1,第一步 14-4=10,第二步10-1=9
* 方法二(分解被减数):把14分成10和4,第一步 10-5=5,第二步5+4=9
于是我就跟她讲了这两种方法。然后跟她说:「你随便用哪个都可以」。
宝宝当时貌似选择了第一种,她首先14-4了。
然后.....然后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把5分解成4和1了,也把4减掉了,但接下来1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问她然后呢?
她想了想,又把4给加回去了。
她其实不知道什么意思,混淆了。
上面是她用分解减数的方法。如果用第二种,分解被减数,那就更搞笑了。
她会把14分解成10和4,先用10减了5,然后呢?
她不知道这个4在这里干嘛,这个怎么办呢?
想了想,她又减了4。
气死我了,我打了她好几次头。
关键是你都不知道,那个场面太搞笑了。反正我是又生气、又好笑。
但觉得这特么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老娘要疯了。
简直是一团浆糊。
笑死人了。
奶奶也跟她讲了好几遍。
说:「这个很简单啊。第一步就是分解嘛,第二步就是减嘛。」
听着很简单,然而娃就是不会。
当时我又气又笑。完了之后我觉得这样不行,她还是理解不了。
我就担心后面学地越多,她越跟不上了。
所以我决定进一步来研究这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她要会算,能完成作业。
那我需要帮她简化,因为她理解不了。
所以首先我告诉她,虽然书上教了两种方法,你只需要记住一种。所有这种情况,都分解减数。
这样就有三个步骤:
1. 分解减数(比如把5分解成4和1)
2. 先减第一个减数(比如14-4)
3. 得出的结果,再减第二个减数(10-1)
为了让她便于理解,我还让她把14(被减数)和4(减数分解出的第一部分)圈起来,这样容易形象。
这样一来,她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为啥要这样做,但是至少这种减法可以算出结果啦。
但后续的问题来了。
考试的时候,题目出现了两种情况:
1)有些题目是已经画好了,必须先分解被减数
2)有些题目要求同时用两种分解方式
这样,她又搞不定啦。
如果我再教她第二种方法,说不定她会全都混淆,啥都不会了。
如果不教第二种,虽然有些题不会,但至少还可做对大多数题目。
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不是长久之道,因为她本质上还是没有理解。
我觉得要想办法彻底搞清楚。
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
无论是前面的拼音,还是现在的20以内数的计算,当时班上很多小朋友是会做的。
因为他们提前上过辅导班。
所以在老师看来,大部分小朋友都会的呀,老师会觉得这是正常可以掌握的,你为啥不会呢?
这样一来,对我这种不想让娃超前学习的家长,就有点无奈了。
因为我是想:按照正常学习进度,哪怕她遇到挫折和困难,也可以从中学习、思考。
但现实压力太大了。不会做的太多,娃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她会觉得自卑,认为自己不配跟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羡慕人家、觉得自己不行。有问题也不敢跟老师反映,觉得老师肯定不会帮助她这种学习一般的学生。
太可怜了,有时在家还会被骂被打。
我给她辅导时,刚开始都是很耐心友好的,最后可能就以生气、甚至打几下结束。
奶奶也经常说,感觉她不是学数学的料。
奶奶说:「我在黑板上给她画的很清楚了,她就是死活不会,没有数学思想」。
娃就觉得,大家都觉得她数学不行,自己可能真的不行。
爸爸有时候回来,也说:「不会你就多做题啊」。
一道题都做不出来了,还要多做题,怎么做呢?
娃真的太可怜了。
那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呢?
看来姐只能亲自研究,把学习这回事搞清楚。
这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了。
- 概述
- 全文摘要
- 阅读本书会帮助你解决的疑惑
- 4大挑战
- 4大挑战概述
- 第一大挑战关系
- 第二大挑战事务
- 第三大挑战知识
- 第四大挑战学习
- 4大挑战的相互影响
- 打破负面循环困境
- 两个核心目标:学习自主、关系亲密
- 4个发展阶段:推车、开车、教练、坐车
- 后续内容
- 自主学习
- 学习发展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的学习
- 语文的挫折汉语:拼音四声调怎么也不会
- 数学的挫折:20以内减法好难啊
- 开车阶段的学习
- 为什么娃老是混淆声调
- 如何解决声调混淆问题呢
- 我的反思
- 学习心得1找到学习问题的根源
- 学习心得2: 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不能跳
- 学习心得3: 用工具赋能生产力
- 研究数学教学:向顶尖水平学习
- 回顾:娃20以内减法问题
- 回顾:20以内加、减法的书本教学法
- 20以内加、减法书本教学法的问题关键:缺乏形象体验
- 娃的认知的几个难点
- 如何用形象化思维理解和简化20以内加、减法
- 第一步:理解基本的数的概念
- 第二步:理解进位和位的概念
- 第三步:理解十进位的加法
- 第四步:理解退位和十进制减法
- 第五步:重新理解教材的20以内减法
- 第六步:巩固上面的形象化方法
- 回顾:马芯兰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 女儿的改变
- 我的反思
- 对教育和学习本质的反思:技能 VS 智能
- 对教学路线的反思:熟练路线 vs 通透路线
- 知识森林软件:让知识体系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 粗放学习倒金字塔 VS 精准学习正金字塔
- 优先级差异: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
- 落地工具:让知识体系看得见摸得着
- 数学学科研究:理解学科知识体系
- 震撼:原来娃要学这么多知识
- 数学学科研究: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 心得:分清学习的主次
- 数学学科研究:巩固学科知识体系
- 娃的改变
- 教练阶段的学习
- 任务1:学习建立通透的知识体系
- 让学习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 错题处理
- 让娃也能做好小老师
- 任务2:基于Anki的自动化复习
- 知识森林软件和Anki的打通
- 任务3:启发式对话引发思考探索
- 坐车阶段的学习
- 回顾:自主学习的4个阶段
- 我的感想
- 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发展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没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 娃的负面心态如何形成的?深层次因果链条分析
- 什么是负面沟通
- 什么是负面激励
- 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导致负面沟通、负面激励
- 两种类型的动机:过程价值导向 vs 结果价值导向
- 什么是过度结果导向
- 为什么过度结果导向,会导致负面情绪和认知
- 回顾:娃的负面心态的形成链条
- 沟通质量矩阵
- 开车阶段: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 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关注亲密分享
- 从负面沟通转向正面沟通:关注积极因素
- 开车阶段总结和反思
- 教练阶段: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网络
- 转变1: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培养娃的主见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承担自己的责任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激发兴趣和热情
- 转变2:从关心自己到关心他人
- 教练阶段总结和反思
- 坐车阶段:能持续发展亲密关系网络
- 关系发展总结
- 自我成长
- 自我成长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自身缺乏成长
- 开车阶段:自身高速成长
- 对通透学习的研究
- 对亲密沟通的研究
- 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
- 开车阶段的反思和感想
- 教练阶段:作为教练的成长
- 建立赋能型思维
- 打造赋能型体系
- 坐车阶段:赋能更多的家长和娃
- 爱和自由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什么是自由
- 自主学习和亲密关系:如何让娃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