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知识库和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有次宝宝跟我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五二班的同学,说他们很乖」。 我问她:「为什么说他们很乖呀」 宝宝说:「早上做晨操嘛,他们没有老师带队,都走的那么整齐。老师说,他以前带的娃,就是这么乖的」 我说:「那你觉得,是乖的小孩好呢,还是有自己想法的小孩好呢?」 她刚开始说:「乖的小孩好」 然后想了想改口说:「不对,我还是喜欢有想法的小孩。你光乖有什么用啊,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呀」 我说:「嗯,是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才不要做什么乖小孩呢」 为什么不要做乖小孩呢? 有两种类型的教育方向:培养领导者 vs 培养跟随者。 这两者有什么核心差异呢? 领导者掌控制定规则,而跟随者遵循规则。 我们家长本质上,还是想娃成为领导者。最基本的,她要领导掌控自己的人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则。 但现实中,我们不自觉的,其实是在把娃塑造成跟随者。 比如,我们经常表扬娃,说「很乖、很听话」,觉得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但你想想,到底对什么类型的人,这才是一个好的评价呢? 显然,如果是领导,你不会说「很乖、很听话」,这简直就是在骂人。 可能你的夸奖是「他很有主见、很有智慧」。 当我们用「乖、听话」来评价和要求一个人的时候(比如说你在学校里乖、要听话),其实是把他放到跟随者位置上的。 要让娃成为自己的领导者,就需要培养她的看法、她的主见,而不是要听话。 所以从沟通上来说,大多数家长会直接灌输思想,说「你要乖、你要听话」。 但是我更多的,就是问娃,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避免灌输,让她开始思考。 比如就上面的例子,我问娃:「那你觉得,是乖的小孩好呢,还是有自己想法的小孩好呢?」 其实就是引导她思考。这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她的观察和思考习惯,形成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