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知识库和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这一步,我们首先了解负面沟通。 ![](https://img.kancloud.cn/d7/17/d71769c65da35d871f7af67a63fecb37_936x126.png) 当我研究关系和心理的时候,学到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正面沟通与负面沟通」。 比如,以前很多餐厅,有「顾客禁止入内」,这就是「负面沟通」,强调负面因素(禁止)。如果看KFC之类的餐厅,通常都是诸如「员工专用」,这是「正面沟通」。 其实顾客看到了,还是知道这不该进去。但背后的心理感觉,却是不同。 在2000年左右,微软在中国有做「反盗版」,搞得舆论沸腾。后来新的中国区负责人上台,加强与政府、业界、公众的关系,做「正版化」。 对比一下: * 顾客禁止入内 => 员工专用 * 反盗版 => 正版化 前者强调负面因素,后者强调正面因素。 这看上去是小事,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事情。 原因在于几方面。 第一,语言往往是心态的投射。 正面语言是正面心态的投射,负面语言是负面心态的投射。 如果一个人在做负面沟通,那么他内心里,往往是更关注负面因素的。例如微软「反盗版」,往往在心理层面就更关注自己被盗版了,自己亏了。而「我失去了什么、别人欠我什么」本身的负面色彩就比较浓厚。 而「正版化」这个语言,更强调正面的因素,如何推进正版的普及,心态上就趋向于积极。不是纠结于自己是不是损失了,而是关注如何改变。 第二,负面沟通往往导致负面行为和负面结果 就像微软当年,口号是「反盗版」,那通常重点就是去打击那些使用盗版的人,把自己和这批人放在对立面上。 而以当时中国使用盗版软件的人数之多,基本上就搞成了跟整个公众群体的对立。 而如果是强调正版化,那么对于微软而言,更倾向于积极因素,例如如何推动中国的IT水平,推动企业提高生产力,如何建立跟中国政府、公众、业界的关系。 这种正面的、发展性的思维,很多时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基于这个知识点,回顾推车阶段,我跟娃的沟通当中,很大程度是被负面驱动的。 比如,在语言中: * 都跟你讲了好多次 ,你怎么还【不】懂 * 这孩子【没有】数学思维 * 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书包都【不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