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车阶段,主要还是我在研究学科,把知识和学习方法研究透之后,再辅导娃。
就像是嚼碎了喂她。
整个学习过程,整体还是基于学校和我安排的节奏。
要实现娃的自主学习,我觉得两个方面需要变化:
* 她应该自己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 她能够自己有强大的消化能力,实现对知识的通透理解,建设起高质量的知识体系
当然,这也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有教练阶段,我从主驾改到副驾上,让娃开始自己驾驶。
我在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个案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当时宝贝每天没事,就会跟Siri(iPhone的语音助手)对话。
比如:
* Siri,你多大了呀
* Siri,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最早Siri是一个男音,娃后来还自己去改了声音,设置成了女声。也不知道她怎么找到地方改的。
有次娃问Siri:「你是谁」。
Siri说:「我不清楚你的问题」。
然后娃就觉得,这Siri太傻了。
她还经常让Siri讲故事。Siri会搜索内容,她可以去看。
有一天,我发现宝贝很认真的对着Siri说:「Siri,明天提醒我有个约会」
然后她问我说:「妈妈,这样明天Siri就会提醒我了吗?」
当时我觉得很有趣,同时也受到非常大的启发。
启发有两点:
1)娃在做事的时候需要有助手,来更好的为她服务,赋能她解决问题
2)娃心理上也需要有助手,她需要有人能听她的,让她有主导掌控感
当我们作为家长去的时候,更容易成为管理者。而Siri则是听话的,是围绕她服务的。
她会觉得她是一个主导者,从而有自主的意识。
当家长跟娃沟通的时候,很容易我们自动进入管理角色,长此以往也是对娃的自主性的压制。
所以我意识到,在这个阶段,我需要转变跟娃的关系,很大程度把自己变成她的助理,比Siri更高级的助理。
于是我回家,就跟宝贝说:
> 宝贝,Siri是你的助理,其实妈妈也是你的助理呀,都是为你服务的呀。
宝贝听了非常的开心,她说:
> 妈妈,其实你不光是我的助理,你还是我的仆人。
我说:「为什么呀,我不要当仆人」。
她说:「因为你不光跟我对话,还帮助我的学习,还给我做饭、帮我洗衣服,所以你也是我的仆人」。
她就莫名其妙的特别开心。
想想就很开心。
然后我就经常有意无意的问她:「我这个仆人做的怎么样呀?」
她说:「挺好的」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做助理,不要做仆人了呀?」
那我到底怎么做好娃的高级助理呢?
貌似我自己一个人,还搞不定。
从Siri案例中,我意识到,我们可以借助科技工具的力量。
一方面,现在的娃,他们自然就很亲近科技;另外科技工具,也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因此,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为娃招募了一个「科技工具助理」团队,更好的为她服务。
这个新助理团队,有两个核心成员:知识森林学习软件和Anki。
在完成了团队招募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搞定核心任务了。
我觉得有三个核心任务,来帮助她顺利掌握开车技术,走过教练阶段,最终实现自主驾驶。
* 任务1:基于知识森林学习软件,掌握如何通透理解、建构知识体系(解决概念知识体系的学习问题)
* 任务2:基于Anki软件,实现对事实性记忆性知识的自动化高效能复习(解决语文英语这样学科的熟练复习问题)
* 任务3:启发式对话引发思考探索
- 概述
- 全文摘要
- 阅读本书会帮助你解决的疑惑
- 4大挑战
- 4大挑战概述
- 第一大挑战关系
- 第二大挑战事务
- 第三大挑战知识
- 第四大挑战学习
- 4大挑战的相互影响
- 打破负面循环困境
- 两个核心目标:学习自主、关系亲密
- 4个发展阶段:推车、开车、教练、坐车
- 后续内容
- 自主学习
- 学习发展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的学习
- 语文的挫折汉语:拼音四声调怎么也不会
- 数学的挫折:20以内减法好难啊
- 开车阶段的学习
- 为什么娃老是混淆声调
- 如何解决声调混淆问题呢
- 我的反思
- 学习心得1找到学习问题的根源
- 学习心得2: 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不能跳
- 学习心得3: 用工具赋能生产力
- 研究数学教学:向顶尖水平学习
- 回顾:娃20以内减法问题
- 回顾:20以内加、减法的书本教学法
- 20以内加、减法书本教学法的问题关键:缺乏形象体验
- 娃的认知的几个难点
- 如何用形象化思维理解和简化20以内加、减法
- 第一步:理解基本的数的概念
- 第二步:理解进位和位的概念
- 第三步:理解十进位的加法
- 第四步:理解退位和十进制减法
- 第五步:重新理解教材的20以内减法
- 第六步:巩固上面的形象化方法
- 回顾:马芯兰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 女儿的改变
- 我的反思
- 对教育和学习本质的反思:技能 VS 智能
- 对教学路线的反思:熟练路线 vs 通透路线
- 知识森林软件:让知识体系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 粗放学习倒金字塔 VS 精准学习正金字塔
- 优先级差异: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
- 落地工具:让知识体系看得见摸得着
- 数学学科研究:理解学科知识体系
- 震撼:原来娃要学这么多知识
- 数学学科研究: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 心得:分清学习的主次
- 数学学科研究:巩固学科知识体系
- 娃的改变
- 教练阶段的学习
- 任务1:学习建立通透的知识体系
- 让学习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 错题处理
- 让娃也能做好小老师
- 任务2:基于Anki的自动化复习
- 知识森林软件和Anki的打通
- 任务3:启发式对话引发思考探索
- 坐车阶段的学习
- 回顾:自主学习的4个阶段
- 我的感想
- 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发展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没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 娃的负面心态如何形成的?深层次因果链条分析
- 什么是负面沟通
- 什么是负面激励
- 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导致负面沟通、负面激励
- 两种类型的动机:过程价值导向 vs 结果价值导向
- 什么是过度结果导向
- 为什么过度结果导向,会导致负面情绪和认知
- 回顾:娃的负面心态的形成链条
- 沟通质量矩阵
- 开车阶段: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 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关注亲密分享
- 从负面沟通转向正面沟通:关注积极因素
- 开车阶段总结和反思
- 教练阶段:有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网络
- 转变1: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培养娃的主见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承担自己的责任
- 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激发兴趣和热情
- 转变2:从关心自己到关心他人
- 教练阶段总结和反思
- 坐车阶段:能持续发展亲密关系网络
- 关系发展总结
- 自我成长
- 自我成长的4个阶段
- 推车阶段:自身缺乏成长
- 开车阶段:自身高速成长
- 对通透学习的研究
- 对亲密沟通的研究
- 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
- 开车阶段的反思和感想
- 教练阶段:作为教练的成长
- 建立赋能型思维
- 打造赋能型体系
- 坐车阶段:赋能更多的家长和娃
- 爱和自由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什么是自由
- 自主学习和亲密关系:如何让娃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