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视频、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负面沟通、负面激励呢? 背后其实是我的认知、情绪的负面化。 ![](https://img.kancloud.cn/e5/ed/e5ed2822a33abf85cd0395ee9a16a6ba_952x154.png) 例如,当时我心里想: * 到底是我【笨】,还是我生了你这个【笨蛋】 * 都占用了这么多时间,还是【搞不定】 这样的认知和情绪下面,自然负面语言就出来了。 当时我的很大一个负面认知,是对娃的态度和能力的认知。 * 态度问题:觉得娃自己不爱学习,作业都没搞定,还在那里玩,还要别人催着学习,学习是家长的事情,缺乏主动的态度 * 能力问题:觉得她学习水平差,跟她讲了老是听不懂 其实我也不希望用负面沟通和负面激励,但后来我发现,不知不觉,还是在用的。 因为急于改变,情绪也容易烦躁、焦虑,所以语言自然就容易负面化。 比如最早回家辅导娃作业,作为上班族,本来回家已经很晚了,还要吃晚饭。 经常是一边吃晚饭,一边帮娃检查作业,同时又担心娃要是不能按时完成,明天就很难按时起床,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整个进度都打乱了。 所以在辅导的时候,万一中间出现了她不理解的,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时候,就会开始焦虑。 这时,如果讲了几遍,她还不懂,我就会担心、焦虑、烦躁程度上升,那就很容易被引爆。 心里就想: > 是我太【笨】,还是生了你这个「笨蛋」 行为上就直接可能就脱口而出: > 做不出来就【不许】睡觉 > 快点,【别磨蹭】(让人烦躁催促) 哪怕我心里想的是让她早点睡觉可以按时起床。 当我讲出这话,带着情绪的时候,宝宝就哭,或者很无助的在那里看着我。 有些时候我会继续讲,但这时候宝宝已经听不进去了,非常害怕。 批评完娃之后,又觉得她很可怜,心理挺内疚,我的心态就更不好了。 很明显,娃需要安慰的时候,为什么我要急于求成呢? 进一步反思,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呢?我发现这需要从更深层的动机层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