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视频、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一个普遍的迷思,是把知识和学习当成一回事。 但其实不一样。 比如让娃强行刷题,好像也能搞定一些知识,能解题。但这并不代表她爱学习、会学习。 所以我们需要超越知识的层次,来从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角度看待挑战。 在小一阶段,娃在学习上,我发现这么几个问题。 **1)娃缺乏基本的学习习惯** 娃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不能准时完成作业、不能自己管理时间、严重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2)作为家长,缺乏对学习的整体认知,掌握不了学习全局** 语数外三科,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英语和语文,是以事实型知识为主导的学科。 比如单词、语法都是事实性的内容,需要解决熟练度问题。 第二种:数学,是内在概念体系严谨的学科。学习效能的关键,在于理解整体概念体系。 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个概念跟不上,后面一系列概念全都理解不了的问题。 最开始我辅导娃的时候,心里是崩溃的。觉得跟你讲了这么多次了,你还不会。 到底是我笨,还是我生了你这个笨蛋。 娃还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你,甚至话都不敢讲。 有时候我还会发火,甚至动手打人。但事后又内疚。 后来我发现,就是因为我没有掌握概念的本质,和概念之间的关联,所以不知道娃卡在哪里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会把娃送上补习班,这样看上去省事,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学习问题,也失去了和娃交流、发展关系的机会。 如果我们简单的让娃多刷题,可能导致娃对学科甚至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知道为啥要干,就觉得烦、累,认为学习是一种枯燥无趣的事情、是苦差事、是完成任务。 记得当时宝贝还问我:「这是谁发明的数学?天天要计算,烦死啦」。 汗。 **3)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压力** 其实我自己的理念,更关注让娃理解核心知识概念,而不是大量刷题。 但是学校应试体系,往往强调记忆刷题搞熟练,布置的作业很多,而且不适合娃的进度。 如果按照学校的作业要求,基本上时间已经占的很满,难以对娃提出进一步的质量要求。 所以很多时候内心纠结,又要满足学校的应试要求,又要发展娃的学习能力,感觉数量和质量难以兼顾。 这种时候内心压力很大,因为觉得自己知道事情是不对的,但是好像还没办法改变。 有种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