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让你学习和工作更高效,注册即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弟子:师父,弟子生性简单直接,做事总是考虑欠周到怎么办? 师父:做事周全些,小心驶得万年船;做事随意些,痛快一时百年难。现在别说百年,当今社会法律不断地广大深细化,就说明人类的烦恼越来越严重,做事不周全,很快就遭殃了。 弟子:嗯,师父说得是。自己有时候还是会耍性子,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啊! 师父:这是因为做事没有智慧,只顾眼前,不考虑将来。佛陀比我们心量大吧?但你看他老人家所施设的八万四千法门,经典律文里要求的行住坐卧、吃饭睡觉的律仪,尤其是来往接待僧俗的种种规矩就知道,佛陀做事真是太周全了。 弟子:哦,对哦,考虑周全也是修行哦! 师父:我们做事要学佛,不要学那些特立独行的禅师,他们是自受用境界,非凡夫所能驾驭得了。唯有佛所以制定的规矩律仪才是普行之法。 弟子:嗯,师父讲过的,学佛陀不学禅师。 师父:不学特别的人,有规矩的禅师还是要学的。 弟子:嗯。但是为何我总觉得自己的本性是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呢?这反映在行为上就是肆意而为了。 师父:因为你缺乏慈悲心,很少为三宝事,很少为他人着想。 弟子:嗯,是的。 师父:如佛陀一般:虽然十分洒脱,但亦一丝不苟;虽然三业自在,然又具足威仪。做事深谋而远虑,心如明镜而无所住。世尊因种种缘起制定的戒律,无非就是令正法久住;正法久住的目的,无非就是利益更多的有缘众生。其戒律的精神也就是三种:断恶、生善和利他。即使偏重断恶生善的声闻律藏里,也有好多条目都是为了善护众生而制定的,本性并不是罪过。而大乘菩萨律仪,除了断恶生善外,更是处处体现了利他的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佛陀制戒的精神和内涵,才不会修法修得口称大乘佛子,而只顾自己自在,堕入小乘而不自知。 弟子:师父提醒得及时。顶礼师父! 师父:我以前不是说过什么是菩提心吗?无我利他,同成正觉。不是只无我就够了哦。 弟子:嗯,是的。自己反省无我也没做好,利他根本没做,实在惭愧,甚至有时还无惭无愧,真的很汗颜。而且知见障重,费师父诸多口舌,也要忏悔。 师父:很好,能觉念就好。有惭有愧,知恩念恩,鞠躬尽瘁,永报四恩(即为人人应为者)。 弟子:嗯。这个座右铭好! 师父:谨记,莫放逸。 弟子:是,弟子记住了,依教奉行。 师父:这也是菩提心的修法之一,知恩,念恩,报恩。因为大乘的戒律,是从孝顺制定的。 弟子:噢,知道了,所以师父很重孝道,新编的《因果事例明镜集》开篇就是讲孝道的。 师父:我记得《梵网经》说过,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弟子:就是一定要孝顺,这个是戒律,是这个意思吗? 师父:一代律祖见月律师,蒙受师恩,故愿恒为洒扫侍者,可见报恩功深,故重订戒仪,光大师门,此即为孝。制凡情不起,报法乳恩深。 弟子:师恩难报,弟子也要如此孝顺您。 师父:事则鞠躬洒扫,理则但尽凡情。凡情若尽,别无圣解,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自然现前。我乃五蕴非有,法性非无,但报师恩,莫以情牵,梦中佛事,随愿随缘,共证实相,报恩圆满。 弟子: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基点都是“有我”;无论是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众生恩,处处都是“利他”。您说菩提心就是无我利他,同成正觉。 师父:情是贪爱,愿是誓言。差不多,如是观修吧。 弟子:好的。感恩师父教诲,弟子依教奉行。顶礼恩师! 2015乙未年三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