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扶律和学戒\] 到了末法时代,众生比较狂妄,所以就要把戒律给扶起来,依戒律为本,再来谈微妙的常住本性,这样才不会肆意而为,自大颠狂。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戒律。一切法不以戒律为根,就是舍本逐末,很容易成为邪见。所以要先学戒、持戒,进而再听闻实相妙法,这样才能彻悟本性。正如律论中所说的那样:“初心不守戒律,放旷总成邪见;后心不达实相,勤修终属有为。” 若是只是受戒而不发心去学戒,那么犯戒的时候,就犯了三重罪:性罪、不学罪、犯戒罪。只要出家人能按佛说的去做,按照戒律去行持,那他表现出来的,就都是很威严、很有智慧的。而现在很多出家人敢胡来,行为放逸,很多原因就是因为不学戒,因此就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任臆行持了。 \[结缘\] 佛法是无尽藏,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若是想求财的可以得财,想治病的能治病。即使是不想解脱生死的,那也能结下缘分,要是缘分结下了,那总有一天就会解脱。哪怕你心生诽谤,结下恶缘,那也会解脱,只不过要先受一番苦。所以真正的佛弟子,不怕你打、不怕你骂,就怕你跟我没缘,救不了你。 \[建庙与修心\] 修行就是要历境炼心,即便寺庙建不成,在这过程中也会磨练自己的修为。会修心的人,每一个境界都可以拿来用;不会修心的人,非要等到庙建好了才能修。佛说“生命在呼吸间”,有可能庙没盖好人就死了。所以我们要怀有平常心,时时历境修心,这样才能与佛说的相应。如果为了建庙而建庙,没有一个正确的精神依托,那就舍本求末了。我们建寺的目的,是让广大的修行人以后能有一个如法修行的地方,是为了以后的常住师父们服务的。怀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做事就会很有力量,即便遇到困难,也无所谓,什么困难也不怕。 \[佛气\] 如果一个修行人,天天端着个架子,只能显得非常高尚的样子,俗不下来,那就不接地气。如果有“至高点”就会有“至低点”,心不平等,就不能圆融无碍。为什么要对善知识有大信心,对一切众生有恭敬心,就是要降服这种“高尚的”我慢。这是种增上慢,未得谓得,以为自己比别人有修行。一般修行人,若是没有被善知识钳锤过,一般就会有一身佛气。要知道真正的高僧,为了度化的方便,有时也会示现一种俗不可耐的样子。一个人俗很正常,要高尚起来很难;若是高尚很正常的话,那由高尚而俗下来很难。 修行人不要以自己所认为的“修行人”自居。你要是和别人接触,总觉得自己是修行人,别人是俗人,那样就很没有亲和力,跟你在一起的人也感觉很别扭、很拘束,这都是自己修行不到位。当然,在你没有这种智慧的时候,宁愿让别人觉得不舒服,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高僧是从低俗到高尚,再示现得很低俗。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到达过至高点,就表现出很俗的样子,那可不是大智若愚,那是真愚。修行人应该没有一个自我的相。我当居士时曾写过“我与二傻一道人”的话,为什么要与二傻一道?因为二傻比较傻,比较憨厚,但是人人却都喜欢他。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持好自己的心态,降服我慢、我执。 \[不可妄测\] 我们的眼睛时刻都在欺骗我们。在你不知道一个师父的修为以前,千万不要妄测;在不知道一个人的发心以前,也不要只看他做了什么。智者大师讲:“不可以牛羊眼观视众生”,我们不要学牛羊眼,眼中看到的尽是些草;要学印光大师,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 学习佛法就是把我们这些缺点,慢慢地消磨掉(不是掩盖掉)。人非圣贤,一般人都会有缺点,包括居士、出家人,乃至诸山长老大德等,对佛菩萨而言都不是很圆满。所以我们不应该紧紧抓住一个人的缺点不放,而是应该放大他的优点,对他的恩德铭记在心,常常忆念。这样你的心里充满的全是感恩,全是温暖。那你说你这样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包容所有人的缺点,发掘每个人的优点,这样的人才最有亲和力,谁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要看他的言行,而要看他的发心。有的人心很坏,但却伪装得特别深。你耳听眼见的往往都不一定是自己联想的那样,因为你看不到这个人的用心。看着表面好的人,有可能只是在掩人耳目,比如很多势利小人,对人好其实是对这个人有所图而已;而有些人表面对人连打带骂,但却不一定真对他不好,就像父母打骂孩子一样,很多都是恨铁不成钢,爱之入骨罢了。佛门注重的就是你的发心,只要你发心清净,那么所做的这一切就都是清净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做错事情,但并不是有心做错,那就千万不要过分责备他。 比如,过去有一位禅师,弄了个女的到他寮房里去了。这个禅师每天也不按时上殿,也不坐禅,全寺上下对此议论纷纷。最后众人就要检举他,揭发他,把他弄走。但当进他寮房一看,却发现那个女子是麻风病人,是会传染人的。原来禅师遇见她,升起了大悲怜悯之心,就把她弄回来,给她治疗。因为禅师发心清净,并不张扬,只知道默默去做,所以就不会顾及自己的形象。像禅师这种悲悯心、忍辱心,真的是大心量、大风范,是属于大人做事,不拘小节,不去计较个人得失。菩萨大人做事,往往就会隐藏自己的功德,显现自己的缺点;而小人做事,却只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自己有一点点贡献,就要全讲出来。比如捐了一万块钱,就会想方设法想要讲出来,让人知道;别人说“你真了不起”,就生起喜悦之心。其实自己的福德就这样损掉了,没有阴德。现在人缺乏阴德。 再举个身边的例子:有一个小孩,他爸爸刚新买了一辆好车,小孩拿了石子就把车划了。他爸爸当时就给他一耳光,拿起扳手一下子就打在他手指上,当时就给打断了。他爸爸赶紧带他去医院,很心疼。他儿子还安慰他,说“爸爸,你别伤心,我这个会好起来的。”他爸爸当时就感觉很惭愧。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去擦车的时候,他一看孩子写的是:爸爸我爱你。他一刹那泪水就下来了,当下反省都是自己太鲁莽了,但事情却无法挽回了。 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不去看他的发心,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而且人心隔肚皮,你又怎么能知道别人的发心呢?我在《佛弟子居家修行准则》中讲过,不要管别人的发心,他要对你好,即便假装对你好,你也要真心领取。不管他是否真心对我好,我都真诚地感恩他,这样即便他假对我好,那他也会慢慢不好意思,变成真对我好了。所以说罪过在你,不在他人,只能要求自己好好忏悔。 \[做事的观照法\] 为什么很多事情,师父亲自去做都能办成,而我自己却办不成?这就要深深忏悔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业障太重了,这样想才是一种善思惟。我们通过一些障碍和磨难,得到了历练,消除了我们自己的业障。你发心为三宝做事,上至天龙八部,下至土地鬼神都会知道。谁在参与,谁发了什么心,哪怕只有一点点小私心,天上天下的鬼神都会传。况且即使你能骗过所有人,那你也骗不了自己不是吗?所以我们瞒得了谁啊?谁也瞒不了。 若是我遇到一个人,他在很多人面前给我难堪,甚至是侮辱我,把我骂得一文不值。我的心态是: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在钳锤我、历练我,我要感恩他,这是我善知识,逆增上缘,他是来成就我的,考验我修为的;所以他越对我不好,我就越要对他好。哪怕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最爱的亲人,当他们起了颠倒,来伤害我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提起正念,一切往“道”上会;千万不要计较什么儿女情长,人情世故,觉得为什么老天会这样。我告诉你,老天倒不会怎样,关键是他们都是凡夫俗子,贪嗔痴都未断,做什么样的事,都很正常。况且你就能一定保证,这不是你往昔的业力感召?你就这么不相信因果报应?世间的一切,一定都会有一个最公正的裁决,那就是因果铁律。不论你拥有什么,乃至有多么大的神通也没用,因为这是宇宙法则,是永恒不变的。 \[重罪轻报\] 修行人就是不断忏悔自己的罪业,好好闻思修。本来你要受很多苦,然后通过修行,就会把大的苦难零碎地切开,让你一点一点地去承受。有的人越学佛觉得越吃苦,其实这是一种重罪轻报相。 \[要做早课\] 一定要记住,自己要如法修为,经常祈祷三宝。临出门念上师三宝护念咒一类的,那么今天这一切都会给你延到最巧、最好,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做早课。你平常没修为,起码今天做了早课,积累了一点福德,又加之祈求三宝护佑,这样就会遣除你今天的违缘,这就挺好。所以你要每天坚持做早课,要认真做,虔诚祈祷,这样就能每天吉祥如意。比如你今天做完早课后,本来出门要倒霉的,有可能这倒霉事你就赶不上,比如飞机误点、汽车抛锚,总要给你耽误了,其实这是在帮你。 \[关于轮回和时间\] 善信:去了一个地方很熟悉,原来是梦中去过。 师父:以后送给你一本《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上面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也见过很多中外研究轮回的公案,比如有个小孩子,到了一个地方,说这是我前世的老婆,这是我的孩子等等,对那个地方的人和事都记忆犹新,而他上世的老婆都已经成为老太太了,他儿子也比他大好多了。这就是你曾经往昔在那个地方轮回过、生活过,所以你对这个地方记忆犹新。而且近几世就轮回过,因为这个地势还没变。 我还没出家的时候就写过一个偈颂:“清明上坟不知,还给自己上香。”其中有一层现实意义的呢?就是一个人死了以后,很快再轮回到这个家族。那是他死了之后,舍不得他这个小孙子,他就会轮回投胎做这个孙子的孩子,或者做他的亲人。然后清明节,他再去上香的时候呢,还去给自己上香——“哦,我来祭奠祖先了”,其实他已经轮回过来了。 从佛法上来讲,我们无始劫来一直在轮回,我们的本性是如如不动的,我们生灭的背后,就有这么一个不生不灭的性质。我们这个生命是分段生死的,一段生下来,百岁死掉,然后再投胎,继续经历出生、死亡,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死,不是真死。我们去上坟的时候,就是去怀念以前的时候,其实只是追忆自己往昔轮回的一些幻影而已。 我们讲没有现在、过去、未来这么一个三世的概念,这是一个假象。时间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念念不住而产生的。如果你的心住在一念上不动,你对于时间的感觉就会停止了。比如一个人睡觉,他晚上睡再长的时间,当他醒来的时候,感觉就是一刹那。哪怕他昏迷两天,醒来,还是如此。你看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他煮地瓜,没事就想打个坐,一打坐就入定了。然后别人找到他以后,一看他在打坐,就敲引磬,引他出定。这时候他一下子想起来自己正在煮的地瓜,就招呼大家来吃地瓜,掀开锅一看,都长毛发霉了,一算时间,已经入定半个月了。再举个例子:如果你今天和你最爱的人、最亲的人在一起,时光很欢快的话,即使过了很长的时间,过了好多天,而你都会觉得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很快就要分手了。所以时间只是一个妄想分别而已,不要太执着。 善信: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一年好像只有几个月。 师父:我教你很简单的观照方法,你不要论年过,也不要论月过,你也不要论天过,你就活在当下。不要整天计算时间——今天又过去了,今年又过了,我又老了一岁了,不要有这些观念。而是要用当下的这些时间,去做当下现前的事情,做完了一件,再做下一件,不论时间过了多久,我只有当下这一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多么长的一个时间,我活在当下,把心安住在当下。 不要安住在过去,也不要狂想着未来。若是你安在过去,就会有很多回忆,就总是分别过去的好坏是非,这样就会有很多不实在的东西生起来,胡思乱想。如果过去挺好,你就会老觉得很幸福,总沉浸在过去的喜悦之中,埋怨现在。若是过去有过什么不好的经历,就会生烦恼,嗔恨心,甚至想要做出一些事情来,报复一下,偿还一下;这种人很危险,也很记仇。还有你也不要老想着未来怎样,光想未来,这个人的心就得特别高,特别虚浮,老觉得未来我要怎么样。其实只要目标定好了,就不要总是憧憬一些没用的东西,那些都是些幻想,因为你还没有实现。这个只有你做好了现在的事情,才能成就未来的梦想,现在决定未来。所以没事你也不要老想未来成功以后的幸福生活,而是要把握好现在。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执着它;未来的还没有到,也不要过分地攀缘它。当下的,念念成为过去,念念在实现未来。虽然安住在当下,但也不要执著于当下。这样心不住在过、现、未来三际之中,就没有一个时间的概念,这样你的心才能平静下来。一天过了也好,一年过了也罢,你也会感觉无所谓。 比如我今年要是25岁的话,明年我也25岁,后年还是25岁,反正活多少年我心里永远25岁,我心态的年龄,就定在这个时间。你不要管容颜迁流变化,这是世间的一个定律,无法改变,所以一切随它去就好了。很多人都在尝受这种虚妄之苦,尤其是过了50岁以后的人,我经常听到的是——哎呀,又过了一年,一年又一年,最怕过年。小时候盼过年,老了怕过年。 生命是个虚妄相,时间和寿命也是虚妄相。如果我们按世俗的心态生活,被业力所牵,假使你的寿命这么长,一定是这么长,不会改变的。但佛门自有安心法、延寿法,你只要能遇到殊胜的修行法门,这个很容易,想活多少就活多少,只要不是活得太久,都有可能,太久就和这个世间整体的业力不协调了。比如这个大劫要结束了,地球今天就要爆炸,而你却非要想活到后天,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行持佛的事业,就像《法华经》上《如来寿量品》,我与佛合光同尘,哪有什么寿命的障碍?只有你不用心做事,你的缘结束了,你就死了,那是你对这个世界应化的缘结束了。你只要对这个世界有缘,只要你用心护持佛教,用心想忏悔自己的过失,那你就寿命自在。死没什么可怕,但不能偏,八正道正见第一,这个不能邪。凡夫脱离不了分段死,菩萨脱离不了变异死,佛是二死永亡。 《法华经》有一句话非常好:“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不了解甚深法性,不了解第一义,不了解“我”的本质,就会狂妄。佛一悟道了,就感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时候他彻悟了,泯灭了一切的人我相,寿命相也当下消殒。这是从他的悟道来讲,我们悟道也是这样,无生智现前,寿命相就灭尽了。寿命就是生死,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 凡夫的开悟,也只是理性上的一个契入而已,但理性上的契入,你没有无量劫来培植善根也是不可能的。你可以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但你不一定能悟到这个真实相,诸法实相。你就听闻一个般若经典——《金刚经》,都要经过无量百千亿劫培植善根才能听闻,而且还不一定解脱,只是结缘;更何况《法华经》! 《法华经》是最壮观的一部经,他的参会众简直不可思议。佛陀三变净土,十方诸佛都来这儿,释迦牟尼佛所有分身现前,这个世界都装不了,那多少众生啊,数不过来。经文里光讲一小段的一小段,一小品中的一小节里的一个情景就要经历多少劫,多少劫。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法华经,已经在流通了,讲完了,这真是不可思议!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发愿护持,但佛陀还长居灵鹫山,还在讲法华经。这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妙用,没有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个虚妄相。能听闻《法华经》,想修学《法华经》,也是你们的福德,这比世间一切都珍贵。《法华经》是佛出世的第一秘密,这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第一大事因缘。 \[做事莫怀得失之心\] 只要我们心里不怀着得失的心,只是努力做事,做成功了我也不要过分欢喜。当然欢喜是一定的,但是不要执著这个欢喜,因为你一执著就有痛苦。这个欢喜我们佛门叫“坏苦”,你所有的快乐,都叫坏苦。为什么叫坏苦呢?因为这个快乐是不究竟的,是会坏掉的。比如今天我很高兴,你不能不停地高兴,不停地把这个高兴延续下去,你只能高兴一会儿。所以如果你非常执著这个高兴,你放不下它,那就会出现问题。做人要荣辱不惊,勿有得失之心,你有得失就会有痛苦。你努力去做了,做不成那就随缘。随缘不是你什么都不去干,是我们努力干没干成,那我们没办法了,只能随缘,这样心态就平和了。 \[结缘\] 如果你和这个人没缘,就要修缘,就像济公活佛叫“李修缘”。缘是可以修来的,你可以多与他为善,这样就会结下善缘。佛说有七种不花钱的布施,都可以与人结缘,人人又皆可实行,既简单,结缘也最方便。 这第一种就是“颜施”,你给他好的颜色,向他微笑,这个缘就结下了。如果你对一个人横眉冷对,恶言相加,那就结下恶缘了,到时候就会惹来很多麻烦,从此冤冤相报。所以第一次结缘很重要,一定要给人好的脸色,不要一脸横肉。人人都喜欢面善的人,憨态可掬的人。这样的人福报大,因为经常喜欢微笑的人,所在的地方也一团和气,人人都愿意与他接触,这样成功的机缘也多,善缘也多,所以说这样的人福德大,和气生财。 引用:七种不花钱的布施 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 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 \[不能未悟言悟\] 通达佛理,就像是地图线路正确了,你知道北京在什么地方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到北京了,你只是知道往北京怎么走,大略的路线知道而已,细微的并不一定很清楚,因为你还没有真正走过。古人讲:“宁愿千劫不悟,不愿一朝错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一开始就偏了,即使只是偏了一点点,但往下会一直偏下去,这样就会越偏越大,与目标相去愈远。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坚守好原则,树立起正确的知见。这样即使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虽然慢,但是总是离目标越来越近。只要扎扎实实在学佛,扎扎实实在做人,这样才不会造恶。虽然没有听闻微妙的佛法,或者听不懂微妙的佛法,但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一定会成就。但是切不可未悟言悟,未得言得。学了一段时间佛法后,就觉得你们都是俗人,或是你们知见太低,我应该悲悯你们,这个心态不要有。 你跟小孩子接触不可能谈有关钓鱼岛的事,或者国家的政治经济,而你若是跟他谈谈动画片,什么地球超人啊,葫芦娃一类的,他才会喜欢和你接触,这样才可以彼此拉近距离。而有很多大人总是吓唬小孩,不是说把他卖掉,就是抱他跟自己走,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一类的话,吓得这个小孩子哇哇叫,这样觉着逗小孩,自己好像很聪明一样。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很愚蠢的行为,因为小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他都会信以为真,这样他下次再也不敢见你了,也不想见到你。虽然你是哄他玩,但是在他眼里,你真真实实是一个大坏蛋,因为你高高在上,不能与他的世界相融合。一些小孩子经常喜欢和我待在一起,他舍不得你走,哪怕是和三岁的小孩,我们也能玩得来,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在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就用相同年龄段的心态和他们接触,跟他们交流,向他们微笑,这样你就跟他们对机,这样才能很好地接触。我要和一个八十岁的老头讲葫芦娃多么厉害,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傻子吧,要么觉着这孩子太幼稚了,而你和老人接触最好的方式可以多听他讲故事。 \[与人接触\] 其实佛陀早就告诉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了,他说菩萨有四种方式来摄受众生,众生一定喜欢跟你接触。哪四种? 第一种就叫“布施”:所有的众生都喜欢见到财神爷,你送他东西,他一定很高兴,很希望再次见到你,小孩子也是这样,所以要多做布施。 第二种是“爱语”:你不要说刺激人的话,你要说柔和善顺的话,爱语就是怀爱的心态去说话——我说这句话是为了保护你,是对你有利的。不讲粗口,不讲恶口,要知道恶口如刀,要语气柔和,多赞美人,当然不能虚伪地说,阿谀奉承。 第三种叫“利行”:要做有利于他人的行为,这与世间法是相通的。他是做生意的,比如卖伞的,你不能在他面前说:啊呀,我最讨厌下雨了,老天不要下雨。但你也不能说天天下雨吧,下雨你的伞卖得好,人家一听就知道你不是说的真心话。但是你若真有能力,真想帮助他的话,可以逢年过节多定些伞,做成有个性的,或者作为礼品、纪念品发给员工,这样他一定很欢喜。 第四种叫“同事”:同事就是合光同尘。比如若是老百姓对你有抱怨,那你就应该深入他的生活,去了解他。跟他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好好地对待人家,用心地帮助他,共同去完成他想要完成的事情。这样他就会很感激你,即使你有什么要求,他也不好意思不满足你。很多人都是这样,你跟我来硬的我不怕,但就是受不了你对我好。毕竟大多数人都有惭愧心,都为一口气活着。 \[佛门的道德观是靠菩提心建立起来的,是靠因果来维护的\] 佛门的道德观是靠菩提心建立起来的,是靠因果来维护的,不需要任何人监督。我看到一则报道,在英国这个基督教国家,其中最大的州郡肯特郡教育部通过一项决议——所有的中小学都要选择佛教为必修课。近几百年来,西方的确兴起了很高的科学文明,从而也慢慢验证了佛陀说的很多道理,所以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特别发达的欧美,对佛教密宗、禅修等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佛法是佛陀完全理性沉静的思维,人类越是文明,科学越是发达,就越能印证佛法的真实不虚。 \[所知障比无知障要厉害\] 学习佛法就像深入法海。如果你有善知识引导,就会一条直线,垂直到底,但是你不一定有广度。有的人学一辈子,也只在20米,他只是在一个横面上学,没有深度。而六祖大师是一脚踩到底的,他玄悟的时候,一下子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佛陀的心法,然后他就能旋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到自己内心里,最后以佛法的形式呈现出来。开悟的人,并不一定学了所有的经典,但他能理解所有的经典。如果是不悟的人,就像哲学教授讲佛法,他也能按教义讲。但是他本身是学术化外道,他不相信,只当作哲学思辨,用哲学的概念,对立或统一等来理解佛法,他不跟我们实际修学一样。一个没有信仰的大学教授讲得再好,也不如一个少学少悟八十岁的老和尚,因为老和尚是在实践,他完全相信佛的教言。有些大学教授越学越觉得自己很聪明,反而被自己的知见而障碍了,这就是所知障。众生住所知障中,比无知障还要厉害:无知可以再学,可以重新树立一个;而所知有障就完了,他执著这个就错误了。这就是“世智辩聪”,佛所说的八难之一。 \[一个人一天之内怎么能做好100件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要把握住当下——当我在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把其余99件事情,全部忘掉,那在你的眼里永远只有一件事。一件事做完了才有下一件事,这就是我做事的一个原则。虽然每天我要处理很多事情,其实在我眼里只有一件事。 首先我把所有这些事都安排好,什么时候做这件事,什么时候做另一件事。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另一件。若是正在做的这件事没有做好,缘份就已经没有了,那就不要管他了。比如刚才我正在诵经,突然来人了,那我就停下了。不能还想着经还没诵完,而是应该立马处理现前的这件事。再比如我和你聊天,那我就不能胡思乱想其他的事,我就应该和你好好聊。我要把聊天聊得有意义,让你明白很多道理,度化你,这是出家人的本份。诵经,坐禅,劝化,我要让你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才叫佛。 所以不论一天有多少繁琐的事,你只要做好当下这一件事就好。当你拿起书的时候,你说我今天看20页,那就要看20页,这是你的计划。中间突然有人找你了,你就把书放起来,今天这个缘消失了,就暂时不看了,然后你就处理另一件事。这样你的时间,你的安排,井然有序,绝对不会有烦恼。 这一百件事到了晚上,全部清零。今天做了什么,我只回忆做错的事,不留恋做成功的事,这样就会更正不足,内心安稳。做错的事我一般会在佛前忏悔,比如今天说话说多了,言语中有失,或者这话说得稍微有点虚浮、不严谨,或者今天做了一件事,做得不到位,那我就要忏悔。忏悔完了,我就会感觉内心释怀了,充满安慰,这样我再睡觉,然后半夜谁敲我的门我都不怕,这叫“心中无愧”。你要自己心有挂碍,或心中有鬼,做了昧良心的事,种种烦恼思虑,担惊受怕就会萦绕着你。而且有很强的焦虑感,心情越来越不好,你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家庭状况啊,都会受到影响。 \[佛不是创造者,而是发现者\] 佛不是创造者,不是上帝;佛陀是发现者,他发现了这些规律,发现了这些真理,不论你学不学佛都是这样的。佛法有二个层面,一个叫世间法,一个出世间法。要加上道家那就是三个层次,因为道家超越了世间法,讲衍生迁流,虚无恬静。这和佛门不一样,佛门是超世之法,普度众生同成正觉。 儒家讲你如何更好地活在这个世间,怎么对待上司,怎么对待亲人,怎么教育子女、孝敬父母,要讲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是离世之法,是怎么离开这个世间,讲无为而治,人天合一,顺天道而为之;而佛门是讲合光同尘,超世之法,发菩提心,与众生同一流转,度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明白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说佛门讲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因为佛是发现者,只要我们发觉了这个道理,我们也是佛。 怎么超世呢?就是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佛菩萨不会示现活一万年不死,释迦牟尼佛应化到这个世间,示现80岁入灭,就是与众生同一起居,给众生做一个引导。假如人世间的寿命是2万岁的话,他也会示现2万岁。他也是示现从小出家、修道,让人看到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修成的,不是那么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万能的上帝,所有的人都能成佛,这才是佛的亲切感所在。你既能看到佛陀悟道的经过,也能感受到佛陀的为人处世。你按伟大教主修行的方式、彻证真理的方法去修行,你也能证道。这个教主告诉你:我不是先知,我也不是上帝,我以前是不知,我曾经是太子,我也是学过来,通过刻苦修行悟道的。人不学不能成材,佛门讲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自然的弥勒,一切都是要闻思修的——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如理修行,方能证道。 \[佛法要不断熏修\] 无始劫来你都是用贪嗔痴在熏习自己,现在听我讲法,有可能有三分钟热度,过几天习气又来了,你敌不过这个。你说一切恶缘都不要现前了,什么生活琐事都处理好了,这样我就解脱了。我看算了,不要欺骗自己了,这叫逃避好吧?你若是想这样快速地解决烦恼的话,我以前说过,你最好还是躲到深山里吧,那儿清净。 佛法要找到一个好的圈子,经常熏修才能起到作用。我也有弟子虽然熏修得少,但听过就能起惭愧,做错了立马反思的,这是根机好点的。如果你听得多,而不去运用的话,照样还会烦恼。修行要经常闻思修。涅槃四因,有一条就是如理修行,你不去修,只是去散漫地听闻,那只能三分钟热度。你不能光看别人活得很轻松,知见超胜,你不知道人家背后也是用了很多功夫的。 为什么我以前说:如果联系不到我了,或者我若是闭关了怎样的,就不要再找我了,自己好好去修吧;那就是要告诉你,师父讲的话你要及时消化,并去运用,不要老想着依赖别人。有些人找我,每次都哭诉一样的事情,千篇一律,全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我都重复讲好多遍的道理了,他还是只顾自己去说,说完他痛快了,我讲的白费了,把师父这里当垃圾桶了,不是怀着诚意来学法。这样消遣佛法,只能浪费他人的时间,损人不利己。 \[要勤教授弟子,善巧教育孩子\] 佛告诉我们要勤教授弟子。对于承受能力差的,就在独处之时教育他;承受能力强的,就可以当众喝斥他:这都是善巧方便。教育孩子也要根据他的根性来,不能一意孤行,老用“我的”方式去教育,这不起作用。 我觉得有的孩子压抑感特别重,他在家里压力很大,老想往外跑,学校又只知道盯着他的作业成绩看,这样使很多孩子活得很委屈。这时你应该用父母的身份、交朋友的心态,去跟他交流,要多理解他,多鼓励他;不应该有“你是我生的,我就有权利打你、骂你”,用这种错误的、野蛮的教育方式。你要知道,你有生他的权利,但是没有霸占他的权利,你应该把他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教他好好做人,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 有的居士说,师父我永远不会违背你的,你随便批,随便骂;即便这样的弟子,我都不敢直接去喝斥他、批判他。因为众生心念变化很快,再说他的承受能力的确有限,有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满腔热血。所以我还是用善巧方便的方式,从来不当面指责他,而是旁敲侧击;除非他真的有点智慧、承受能力真的很强了,我才会当面喝斥他。这还是佛弟子、佛教徒,还是有修为的。而一个正在长大,还没有承受能力的一个孩子?父母怎么能不择手段,不择言语地惩罚他、埋怨他呢? \[随喜要发至诚心\] 随喜的时候一定要发至诚心:我愿意随喜某某法师、某某人的善行,尽力而为。比如师父发愿供养十万盏灯,你若是用心随喜了之后,那这十万盏灯的功德,你就全部有了。这叫至诚随喜,虽少得多的道理。不管多少钱,只要发至诚心,哪怕就给一块钱,这个分量还是很重的。 以前一个贫女非常穷,但她对佛陀有极大的信仰,看到很多国王大臣都去供佛供僧,于是她也想去供养。但是深感自己罪业深重,今生一出生就非常贫贱,所以她非常追悔,没有能力供养。于是就去乞讨,但是辛苦了一天也才只得到一个钱,想了想,那就去买灯油吧。而卖灯的人就告诉她:一个钱只能买一点点呀。贫女说:我以前罪业深重,生来就很贫贱,现在遇到无上的佛陀三宝,却没有能力培福。然后深感自责,深深忏悔。那个卖灯的人被感动了,于是就给了她双倍的油,足够一盏灯用的。于是她就到佛前,把灯油供到众灯之中,然后发了一个大心:愿以此供佛的功德,将来能成就大智慧,灭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第二天,目犍连尊者要把燃着的灯灭了,但是用手扇,用衣服扇,这盏灯怎么也灭不掉。你要知道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能把整个太阳放到嘴里去,但他用尽任何神通都没法把这个灯灭掉。佛陀见到后就告诉他,佛陀说:“目连啊,你只是个阿罗汉,功德太小了,这是一个发大心的人供的灯。她发了广济众生的愿力,即使你用四大海水,用大风吹也不会灭掉的,这个你二乘声闻的力量是灭不掉的。” 还有佛的弟子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他往昔是个盗贼,他到寺庙里去偷东西,晚上黑灯瞎火的看不见,他见佛前有一盏灯,他就挑挑灯芯,为了能看清后偷东西。但当他一看到大殿里的佛像时,感觉真是庄严啊。而他不是有心如何供养三宝,只是为了偷东西,挑了挑灯芯,之后就以此善根,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证得阿罗汉,得天眼第一。由此可知:无心供养三宝尚且功德巍巍,更何况一个人发了至诚心,去供养三宝,去供灯,那功德就更大了。 根据恩师雪相法师甲午年四月随缘开示录音整理 妙稀有讲堂弘法小组 2014甲午年四月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