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知识库和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TOC] ## 技能列表 ![](http://nnu9.cn/975c013de2d81bc830695aaa7efc9501) ## 行星建筑学 为什么行星建筑学要单列一章来讲,因为见过不少的朋友的建筑物摆放可能不是那么的科学,这造成了同样的技能条件下,你能建设的建筑物更少,效率更低。好的建筑物配置和摆放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还应该清晰明了,降低日常维护难度。 ## 行星建筑物基础信息 通过学习指挥中心升级理论可以升级指挥中心,增加其CPU和PG的输出量,这样能放下更多的建筑物。 具体数值见下表 | **指挥中心资源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级** | 初始 | 1 | 2 | 3 | 4 | 5 | | **CPU/MW** | 1675 | 7057 | 12136 | 17215 | 21315 | 25415 | | **PG/tf** | 6000 | 9000 | 12000 | 14000 | 17000 | 19000 | 下表罗列了各个建筑物的资源需求 | **行星建筑物基础信息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源采集 | 资源处理 | 储藏和运输 | | | | | | | 采集器 | 采集点 | 基础工厂 | 高级工厂 | 高科技工厂 | 发射平台 | 储藏中心 | | **CPU**/tf | 400 | 110 | 200 | 500 | 1100 | 3600 | 500 | | **PG** /MW | 2600 | 550 | 800 | 700 | 400 | 700 | 700 | | **建造成本** /ISK | 45,000 | 0 | 75,000 | 250,000 | 525,000 | 900,000 | 250,000 | 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星链消耗**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可能需要做到以下几条 * 1.行星链不需要连接到指挥中心 * 2.除了采集器、指挥中心,其他的建筑物应该尽量紧贴以减少行星链消耗 * 3.不要建设储藏中心,只使用发射平台。 先上自己的配置图,方便解释 **采集行星配置** ![](http://nnu9.cn/08fdc5805482fd84e0e4410d467d2efb) 借着这个图讲讲采集行星的布局思路 一个开采行星的生产流程应该是: **采集器-->发射平台-->基础工厂-->发射平台** 采集器开采的P0输入发射平台作为一个缓冲,在发射平台进行再分配,输出到各个工厂,工厂进行加工后产物输出回发射平台 **不要将采集器直接输出到工厂,这不科学!!** 根据上边的流程,**发射平台和工厂始终保持紧密放置**,形状如何无所谓,主要就是,紧贴紧贴再紧贴。**没有必要把每个工厂都直连发射平台**,可以通过其他建筑中转,这样可以减少行星链消耗。对于采集器,因为行星上资源分布变动的关系,**你需要让采集器能够在一片广阔的区域内自由地移动**,这样每次只需要重建采集器,45000ISK而已,洒洒水了。 **重建采集器配置好采集点之后,别忘了重建传输带把P0传输回发射中心!** 另外如果产量稳定保持很高的水平,一天不到就会爆仓的话,建议拆工厂再加一个发射平台,加工好的P1产物输出到这个发射平台里。为什么不是储藏中心,因为采集行星的主要瓶颈是PG,而发射平台和储藏中心PG的消耗相同,而且发射平台的优势是你能够随时通过海关转移其中的产物,不用依靠快捷传输。 **加工行星配置** ![](http://nnu9.cn/27db9b6a58289959e63fe70efa7d329e) 因为我自己的产业链是P3,所以我给出的加工配置是这样的,左右两块区域分别是两种P2的加工,加工好的P2成品分别输入两个发射平台,在由平台输入到P3加工设施,加工好的P3再分别输送回两个发射平台。这样布置的好处是条理清晰,在补充P1原料的时候不会特别的混乱,两个发射平台的负荷相等,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可扩展性也较强,如下图 ![](http://nnu9.cn/6c93bbeb1c3225e35d2bd1c305bdac8e) 但是因为发射平台空间的关系,加满原材料也满足不了2天的消耗,基本上每天加料一次是必需的,嫌麻烦的话可以拆工厂建发射平台。 阵型这个东西,不拘一格,只要保证效益最大化,自己又用着舒服就好,也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 如果是做P4的话其实同理,因为高科技工厂的PG消耗更低,所以可以多放几个工厂。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行星上产量的匹配,各级工业设施匹配数目在产业链规划一章已经给出,在保证每个设施的满负荷运转的同时又不让自己的工作太繁琐就是最好了。 这是也是一种很好的配置方法,但是也有一些缺陷就是:每次重建采集器就要重建发射平台/储藏中心,重建后还要配置每个工厂的传输带,比较耗时,建设成本也相对高。 因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做比较小的行星,所以超长行星链的问题碰到的不是特别多,偶尔有些特别远的要么拆工厂去采要么就换其他点,毕竟资源变动很快,今天少采的明天也许就回来了,差不了多少,不纠结。 还有就是,如果采集量只是少量超出行星链的传输上限,比如120%以内,我一般选择舍弃这些多余的采集量而不去调整布局。采集量超出的多的我就选择拆工厂升级行星链,毕竟采到的才是自己的,现在加工不了留着以后加工也好。 ## 产品选择 在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种菜了。 种什么?这是个问题 有的朋友会说,这还不简单?种菜是为了赚钱,市场打开,哪个贵种哪个不就好了。 这就是我一开始的想法,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简单,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产品之前,最好先考虑下以下几个问题。 ***** 我先对定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介于两者之间的可以自行取舍。 A :只是把行星开发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额外收入来源,有就行,不过分计较多少 B :想要依靠行星开发发家致富,建立成规模的生产线 ***** 问题:需要投入多少时间? 行星开发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非常省时省力的,这种印象并不全对。 A: 它确实非常节省时间,不对开采量有过多要求,5个行星配置下来恐怕不超过10分钟。当然,这样是无法使收益最大化的。 B: 你每天花在行星开发的时间可能会需要几个小时,视角色多少,产业链规划而不同。 以我自己为例,4角色,共计21个行星,为了保持生产线的满负荷,我每天需要花2个小时左右来配置采集点,运输行星产物。 ***** 问题:需要投入几个账号? A: 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去做行星开发,建立专门的行星开发号意义不大,收益也不高。 B: 想要进行规模化生产,一个或者多个专门的行星开发号是必须的,如需生产P3,P4等高级产物,需要非常多的低级产物,单角色难以满足需求。一个专门的行星开发账号的产出是能够负担月卡还有不少盈余。而且在行星开发技能毕业之后,在维持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转型成为战斗号,后勤号。 ***** 问题:需要做到P几? A: 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做P1是最省心的。选好要做的产品,配置好行星,隔段时间收一次卖掉就好。为什么不推荐继续往下做?继续往下做就会涉及到行星的组合,不同原料产量的匹配,还有原材料的转运,单一角色很难达到比较高的效率。 B: 越往高做,相对于底层的原料需求就越大,需要的角色就越多。而且行星产物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生产越高级的产物的收益不一定越高,视个人能力和市场行情选择。 ***** 定位清晰以后,回到种什么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建议 ### 1.不要舍近求远 尽量选择自己常驻地区周围的行星进行开发,这样可以节省你运输的时间,而且,如果是位于低安或者00地区,更短的路程就意味着更少的危险。 ### 2.不要嫌贫爱富 同级的行星产物有贵的有便宜的,这由供求关系决定,便宜的产物往往遍地都是,产量较大,贵的产物往往储量稀少,产量较低。单价高产量低的产物收益每天算下来不一定比单价低产量高的产物收益高,最终的收益孰高孰低,唯有多试试才能知道。 <br> <br> :-: [返回首页](神韵星空舰队.md) 欢迎加入神韵星空舰队! ***** ***** --: 神韵聊天室,欢迎来聊天。 --: QQ群:105209103 --: YY群: 291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