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请求与响应的传输标准。
Go语言标准库内建提供了 net/http 包,涵盖了 HTTP 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具体实现。使用 net/http 包,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编写 HTTP 客户端或服务端的程序。
## 基本方法
net/http 包提供了最简洁的 HTTP 客户端实现,无需借助第三方网络通信库(比如 libcurl)就可以直接使用最常见的 GET 和 POST 方式发起 HTTP 请求。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 net/http 包里面的 Client 类提供的如下方法发起 HTTP 请求:
func (c \*Client) Get(url string) (r \*Response, err error)
func (c \*Client) Post(url string, bodyType string, body io.Reader) (r \*Response, err error)
func (c \*Client) PostForm(url string, data url.Values) (r \*Response, err error)
func (c \*Client) Head(url string) (r \*Response, err error)
func (c \*Client) Do(req \*Request) (resp \*Response, err error)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方法的使用。
### 1) http.Get()
要请求一个资源,只需调用 http.Get() 方法(等价于 http.DefaultClient.Get())即可,示例代码如下:
~~~
package mainimport ( "fmt" "io/ioutil" "net/http")func main() { resp, err := http.Get("http://c.biancheng.ne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defer resp.Body.Close() body, err := ioutil.ReadAll(resp.Body) fmt.Println(string(body))}
~~~
上面这段代码请求一个网站首页,并将其网页内容打印出来,如下所示:
......
......
#### 底层调用
其实通过 http.Get 发起请求时,默认调用的是上述 http.Client 缺省对象上的 Get 方法:
func Get(url string) (resp \*Response, err error) {
return DefaultClient.Get(url)
}
而 DefaultClient 默认指向的正是 http.Client 的实例对象:
var DefaultClient = &Client{}
它是 net/http 包公开属性,当我们在 http 上调用 Get、Post、PostForm、Head 方法时,最终调用的都是该对象上的对应方法。
#### 返回值
http.Get() 方法的返回值有两个,分别是一个响应对象和一个 error 对象,如果请求过程中出现错误,则 error 对象不为空,否则可以通过响应对象获取状态码、响应头、响应实体等信息,响应对象所属的类是 http.Response。
可以通过查看 API 文档或者源码了解该类型的具体信息,一般我们可以通过 resp.Body 获取响应实体,通过 resp.Header 获取响应头,通过 resp.StatusCode 获取响应状态码。
获取响应成功后记得调用 resp.Body 上的 Close 方法结束网络请求释放资源。
### 2) http.Post()
要以 POST 的方式发送数据,也很简单,只需调用 http.Post() 方法并依次传递下面的 3 个参数即可:
* 请求的目标 URL
* 将要 POST 数据的资源类型(MIMEType)
* 数据的比特流(\[\]byte 形式)
下面的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上传一张图片:
~~~
resp, err := http.Post("http://c.biancheng.net/upload", "image/jpeg", &buf)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defer resp.Body.Close()body, err := ioutil.ReadAll(resp.Body)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fmt.Println(string(body))
~~~
其中 &buf 为图片的资源。
### 3) http.PostForm()
http.PostForm() 方法实现了标准编码格式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表单提交,下面的示例代码模拟了 HTML 表单向后台提交信息的过程:
~~~
package mainimport ( "fmt" "io/ioutil" "net/http" "net/url")func main() { resp, err := http.PostForm("http://www.baidu.com", url.Values{"wd": {"golang"}})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defer resp.Body.Close() body, err := ioutil.ReadAll(resp.Body)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fmt.Println(string(body))}
~~~
注意:POST 请求参数需要通过 url.Values 方法进行编码和封装。
### 4) http.Head()
HTTP 的 Head 请求表示只请求目标 URL 的响应头信息,不返回响应实体。可以通过 net/http 包的 http.Head() 方法发起 Head 请求,该方法和 http.Get() 方法一样,只需要传入目标 URL 参数即可。
下面的示例代码请求一个网站首页的 HTTP Header 信息:
~~~
package mainimport ( "fmt" "net/http")func main() { resp, err := http.Head("http://c.biancheng.ne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Request Failed: ", err.Error()) return } defer resp.Body.Close() // 打印头信息 for key, value := range resp.Header { fmt.Println(key, ":", value) }}
~~~
运行结果如下:
go run main.go
X-Swift-Savetime : \[Thu, 02 Jan 2020 02:12:51 GMT\]
X-Swift-Cachetime : \[31104000\]
Content-Type : \[text/html\]
......
Via : \[cache12.l2cn2178\[13,200-0,M\], cache10.l2cn2178\[14,0\], kunlun9.cn1481\[0,200-0,H\], kunlun8.cn1481\[1,0\]\]
X-Cache : \[HIT TCP\_MEM\_HIT dirn:11:355030002\]
通过 http.Head() 方法返回的响应实体 resp.Body 值为空。
### 5) (\*http.Client).Do()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 http.Client 类的 Do 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http.Get()、http.Post() 和 http.PostForm() 就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如果我们发起的 HTTP 请求需要更多的自定义请求信息,比如:
* 设置自定义 User-Agent,而不是默认的 Go http package;
* 传递 Cookie 信息;
* 发起其它方式的 HTTP 请求,比如 PUT、PATCH、DELETE 等。
此时可以通过 http.Client 类提供的 Do() 方法来实现,使用该方法时,就不再是通过缺省的 DefaultClient 对象调用 http.Client 类中的方法了,而是需要我们手动实例化 Client 对象并传入添加了自定义请求头信息的请求对象来发起 HTTP 请求:
~~~
package mainimport ( "fmt" "io" "net/http" "os")func main() { // 初始化客户端请求对象 req, err := http.NewRequest("GET", "http://c.biancheng.net", nil)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return } // 添加自定义请求头 req.Header.Add("Custom-Header", "Custom-Value") // 其它请求头配置 client := &http.Client{ // 设置客户端属性 } resp, err := client.Do(req)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return } defer resp.Body.Close() io.Copy(os.Stdout, resp.Body)}
~~~
运行结果如下:
......
......
用于初始化请求对象的 http.NewRequest 方法需要传入三个参数,第一个是请求方法,第二个是目标 URL,第三个是请求实体,只有 POST、PUT、DELETE 之类的请求才需要设置请求实体,对于 HEAD、GET 而言,传入 nil 即可。
http.NewRequest 方法返回的第一个值就是请求对象实例 req,该实例所属的类是 http.Request,可以调用该类上的公开方法和属性对请求对象进行自定义配置,比如请求方法、URL、请求头等。
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将请求对象传入 client.Do() 方法发起 HTTP 请求,之后的操作和前面四个基本方法一样,http.Post、http.PostForm、http.Head、http.NewRequest 方法的底层实现及返回值和 http.Get 方法一样。
## 高级封装
除了之前介绍的基本 HTTP 操作,Go语言标准库也暴露了比较底层的 HTTP 相关库,让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些库灵活定制 HTTP 服务器和使用 HTTP 服务。
#### 1) 自定义 http.Client
前面我们使用的 http.Get()、http.Post()、http.PostForm() 和 http.Head() 方法其实都是在 http.DefaultClient 的基础上进行调用的,比如 http.Get() 等价于 http.Default-Client.Get(),依次类推。
http.DefaultClient 在字面上就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既然存在默认的 Client,那么 HTTP Client 大概是可以自定义的。实际上确实如此,在 net/http 包中,的确提供了 Client 类型。让我们来看一看 http.Client 类型的结构:
~~~
type Client struct { // Transport 用于确定HTTP请求的创建机制。 // 如果为空,将会使用DefaultTransport Transport RoundTripper // CheckRedirect定义重定向策略。 // 如果CheckRedirect不为空,客户端将在跟踪HTTP重定向前调用该函数。 // 两个参数req和via分别为即将发起的请求和已经发起的所有请求,最早的 // 已发起请求在最前面。 // 如果CheckRedirect返回错误,客户端将直接返回错误,不会再发起该请求。 // 如果CheckRedirect为空,Client将采用一种确认策略,将在10个连续 // 请求后终止 CheckRedirect func(req *Request, via []*Request) error // 如果Jar为空,Cookie将不会在请求中发送,并会 // 在响应中被忽略 Jar CookieJar}
~~~
在Go语言标准库中,http.Client 类型包含了 3 个公开数据成员:
Transport RoundTripper
CheckRedirect func(req \*Request, via \[\]\*Request) error
Jar CookieJar
其中 Transport 类型必须实现 http.RoundTripper 接口。Transport 指定了执行一个 HTTP 请求的运行机制,倘若不指定具体的 Transport,默认会使用 http.DefaultTransport,这意味着 http.Transport 也是可以自定义的。net/http 包中的 http.Transport 类型实现了 http.RoundTripper 接口。
CheckRedirect 函数指定处理重定向的策略。当使用 HTTP Client 的 Get() 或者是 Head() 方法发送 HTTP 请求时,若响应返回的状态码为 30x (比如 301 / 302 / 303 / 307),HTTP Client 会在遵循跳转规则之前先调用这个 CheckRedirect 函数。
Jar 可用于在 HTTP Client 中设定 Cookie,Jar 的类型必须实现了 http.CookieJar 接口,该接口预定义了 SetCookies() 和 Cookies() 两个方法。
如果 HTTP Client 中没有设定 Jar,Cookie 将被忽略而不会发送到客户端。实际上,我们一般都用 http.SetCookie() 方法来设定 Cookie。
使用自定义的 http.Client 及其 Do() 方法,我们可以非常灵活地控制 HTTP 请求,比如发送自定义 HTTP Header 或是改写重定向策略等。创建自定义的 HTTP Client 非常简单,具体代码如下:
~~~
client := &http.Client { CheckRedirect: redirectPolicyFunc,}resp, err := client.Get("http://example.com")// ...req, err := http.NewRequest("GET", "http://example.com", nil)// ...req.Header.Add("User-Agent", "Our Custom User-Agent")req.Header.Add("If-None-Match", `W/"TheFileEtag"`)resp, err := client.Do(req)// ...
~~~
#### 2) 自定义 http.Transport
在 http.Client 类型的结构定义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数据成员就是一个 http.Transport 对象,该对象指定执行一个 HTTP 请求时的运行规则。下面我们来看看 http.Transport 类型的具体结构:
~~~
type Transport struct { // Proxy指定用于针对特定请求返回代理的函数。 // 如果该函数返回一个非空的错误,请求将终止并返回该错误。 // 如果Proxy为空或者返回一个空的URL指针,将不使用代理 Proxy func(*Request) (*url.URL, error) // Dial指定用于创建TCP连接的dail()函数。 // 如果Dial为空,将默认使用net.Dial()函数 Dial func(net, addr string) (c net.Conn, err error) // TLSClientConfig指定用于tls.Client的TLS配置。 // 如果为空则使用默认配置 TLSClientConfig *tls.Config DisableKeepAlives bool DisableCompression bool // 如果MaxIdleConnsPerHost为非零值,它用于控制每个host所需要 // 保持的最大空闲连接数。如果该值为空,则使用DefaultMaxIdleConnsPerHost MaxIdleConnsPerHost int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 http.Transport 类型中的公开数据成员,下面详细说明其中的各行代码。
Proxy func(\*Request) (\*url.URL, error)
Proxy 指定了一个代理方法,该方法接受一个 \*Request 类型的请求实例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最终的 HTTP 代理。如果 Proxy 未指定或者返回的 \*URL 为零值,将不会有代理被启用。
Dial func(net, addr string) (c net.Conn, err error)
Dial 指定具体的 dial() 方法来创建 TCP 连接。如果不指定,默认将使用 net.Dial() 方法。
TLSClientConfig \*tls.Config
SSL 连接专用,TLSClientConfig 指定 tls.Client 所用的 TLS 配置信息,如果不指定,也会使用默认的配置。
DisableKeepAlives bool
是否取消长连接,默认值为 false,即启用长连接。
DisableCompression bool
是否取消压缩(GZip),默认值为 false,即启用压缩。
MaxIdleConnsPerHost int
指定与每个请求的目标主机之间的最大非活跃连接(keep-alive)数量。如果不指定,默认使用 DefaultMaxIdleConnsPerHost 的常量值。
除了 http.Transport 类型中定义的公开数据成员以外,它同时还提供了几个公开的成员方法。
* func(t \*Transport) CloseIdleConnections()。该方法用于关闭所有非活跃的连接。
* func(t \*Transport) RegisterProtocol(scheme string, rt RoundTripper)。该方法可用于注册并启用一个新的传输协议,比如 WebSocket 的传输协议标准(ws),或者 FTP、File 协议等。
* func(t \*Transport) RoundTrip(req \*Request) (resp \*Response, err error)。用于实现 http.RoundTripper 接口。
自定义 http.Transport 也很简单,如下列代码所示:
~~~
tr := &http.Transport{ TLSClientConfig: &tls.Config{RootCAs: pool}, DisableCompression: true,}client := &http.Client{Transport: tr}resp, err := client.Get("https://example.com")
~~~
Client 和 Transport 在执行多个 goroutine 的并发过程中都是安全的,但出于性能考虑,应当创建一次后反复使用。
#### 3) 灵活的 http.RoundTripper 接口
在前面的两小节中,我们知道 HTTP Client 是可以自定义的,而 http.Client 定义的第一个公开成员就是一个 http.Transport 类型的实例,且该成员所对应的类型必须实现 http.RoundTripper 接口。
下面我们来看看 http.RoundTripper 接口的具体定义:
~~~
type RoundTripper interface { // RoundTrip执行一个单一的HTTP事务,返回相应的响应信息。 // RoundTrip函数的实现不应试图去理解响应的内容。如果RoundTrip得到一个响应, // 无论该响应的HTTP状态码如何,都应将返回的err设置为nil。非空的err // 只意味着没有成功获取到响应。 // 类似地,RoundTrip也不应试图处理更高级别的协议,比如重定向、认证和 // Cookie等。 // // RoundTrip不应修改请求内容, 除非了是为了理解Body内容。每一个请求 // 的URL和Header域都应被正确初始化 RoundTrip(*Request) (*Response, error)}
~~~
从上述代码中可以看到,http.RoundTripper 接口很简单,只定义了一个名为 RoundTrip 的方法。任何实现了 RoundTrip() 方法的类型即可实现 http.RoundTripper 接口。前面我们看到的 http.Transport 类型正是实现了 RoundTrip() 方法继而实现了该接口。
http.RoundTripper 接口定义的 RoundTrip() 方法用于执行一个独立的 HTTP 事务,接受传入的 \\\*Request 请求值作为参数并返回对应的 \\\*Response 响应值,以及一个 error 值。
在实现具体的 RoundTrip() 方法时,不应该试图在该函数里边解析 HTTP 响应信息。若响应成功,error 的值必须为 nil,而与返回的 HTTP 状态码无关。若不能成功得到服务端的响应,error 必须为非零值。类似地,也不应该试图在 RoundTrip() 中处理协议层面的相关细节,比如重定向、认证或是 cookie 等。
非必要情况下,不应该在 RoundTrip() 中改写传入的请求体(\\\*Request),请求体的内容(比如 URL 和 Header 等)必须在传入 RoundTrip() 之前就已组织好并完成初始化。
通常,我们可以在默认的 http.Transport 之上包一层 Transport 并实现 RoundTrip() 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
package mainimport( "net/http")type OurCustomTransport struct { Transport http.RoundTripper}func (t *OurCustomTransport) transport() http.RoundTripper { if t.Transport != nil { return t.Transport } return http.DefaultTransport}func (t *OurCustomTransport) RoundTrip(req *http.Request) (*http.Response, error) { // 处理一些事情 ... // 发起HTTP请求 // 添加一些域到req.Header中 return t.transport().RoundTrip(req)}func (t *OurCustomTransport) Client() *http.Client { return &http.Client{Transport: t}}func main() { t := &OurCustomTransport{ //... } c := t.Client() resp, err := c.Get("http://example.com") // ...}
~~~
因为实现了 http.RoundTripper 接口的代码通常需要在多个 goroutine 中并发执行,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实现代码的线程安全性。
#### 4) 设计优雅的 HTTP Client
综上示例讲解可以看到,Go语言标准库提供的 HTTP Client 是相当优雅的。一方面提供了极其简单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又具备极大的灵活性。
Go语言标准库提供的 HTTP Client 被设计成上下两层结构。一层是上述提到的 http.Client 类及其封装的基础方法,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业务层”。之所以称为业务层,是因为调用方通常只需要关心请求的业务逻辑本身,而无需关心非业务相关的技术细节,这些细节包括:
* HTTP 底层传输细节
* HTTP 代理
* gzip 压缩
* 连接池及其管理
* 认证(SSL 或其他认证方式)
之所以 HTTP Client 可以做到这么好的封装性,是因为 HTTP Client 在底层抽象了 http.RoundTripper 接口,而 http.Transport 实现了该接口,从而能够处理更多的细节,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传输层”。
HTTP Client 在业务层初始化 HTTP Method、目标 URL、请求参数、请求内容等重要信息后,经过“传输层”,“传输层”在业务层处理的基础上补充其他细节,然后再发起 HTTP 请求,接收服务端返回的 HTTP 响应。
- 1.Go语言环境搭建
- 1.1 安装与环境
- 1.2 国内镜像配置
- 1.3 IDE的选择
- 2.Go语言基础语法
- 2.1 Go语言变量的声明
- 2.2 Go语言变量的初始化
- 2.3 Go语言多个变量同时赋值
- 2.4 Go语言匿名变量
- 2.5 Go语言变量的作用域
- 2.6 Go语言整型
- 2.7 Go语言浮点类型
- 2.8 Go语言复数
- 2.9 Go语言输出正弦函数(Sin)图像
- 2.10 Go语言bool类型
- 2.11 Go语言字符串
- 2.12 Go语言字符类型
- 2.13 Go语言数据类型转换
- 2.14 Go语言指针详解
- 2.15 Go语言变量逃逸分析
- 2.16 Go语言变量的生命周期
- 2.17 Go语言常量和const关键字
- 2.18 Go语言模拟枚举
- 2.19 Go语言type关键字
- 2.20 Go语言注释的定义及使用
- 2.21 Go语言关键字与标识符简述
- 2.22 Go语言运算符的优先级
- 2.23 Go语言strconv包
- 3.Go语言容器
- 3.1 Go语言数组详解
- 3.2 Go语言多维数组简述
- 3.3 Go语言切片详解
- 3.4 Go语言append()为切片添加元素
- 3.5 Go语言切片复制
- 3.6 Go语言从切片中删除元素
- 3.7 Go语言range关键字
- 3.8 Go语言多维切片简述
- 3.9 Go语言map
- 3.10 Go语言遍历map
- 3.11 Go语言map元素的删除和清空
- 3.12 Go语言sync.Map
- 3.13 Go语言list
- 3.14 Go语言nil
- 3.15 Go语言make和new关键字的区别及实现原理
- 4.Go语言流程控制
- 4.1 Go语言分支结构
- 4.2 Go语言循环结构
- 4.3 Go语言输出九九乘法表
- 4.4 Go语言键值循环
- 4.5 Go语言switch语句
- 4.6 Go语言goto语句
- 4.7 Go语言break
- 4.8 Go语言continue
- 4.9 Go语言聊天机器人
- 4.10 Go语言词频统计
- 4.11 Go语言缩进排序
- 4.12 Go语言实现二分查找算法
- 4.13 Go语言冒泡排序
- 5.Go语言函数
- 5.1 Go语言函数声明
- 5.2 Go语言将秒转换为具体的时间
- 5.3 Go语言函数中的参数传递效果测试
- 5.4 Go语言函数变量
- 5.5 Go语言字符串的链式处理
- 5.6 Go语言匿名函数
- 5.7 Go语言函数类型实现接口
- 5.8 Go语言闭包(Closure)
- 5.9 Go语言可变参数(变参函数)
- 5.10 Go语言defer(延迟执行语句)
- 5.11 Go语言递归函数
- 5.12 Go语言处理运行时错误
- 5.13 Go语言宕机(panic)
- 5.14 Go语言宕机恢复(recover)
- 5.15 Go语言计算函数执行时间
- 5.16 Go语言通过内存缓存来提升性能
- 5.17 Go语言函数的底层实现
- 5.18 Go语言Test功能测试函数详解
- 6.Go语言结构体
- 6.1 Go语言结构体定义
- 6.2 Go语言实例化结构体
- 6.3 Go语言初始化结构体的成员变量
- 6.4 Go语言构造函数
- 6.5 Go语言方法和接收器
- 6.6 Go语言为任意类型添加方法
- 6.7 Go语言使用事件系统实现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 6.8 Go语言类型内嵌和结构体内嵌
- 6.9 Go语言结构体内嵌模拟类的继承
- 6.10 Go语言初始化内嵌结构体
- 6.11 Go语言内嵌结构体成员名字冲突
- 6.12 Go语言使用匿名结构体解析JSON数据
- 6.13 Go语言垃圾回收和SetFinalizer
- 6.14 Go语言将结构体数据保存为JSON格式数据
- 6.15 Go语言链表操作
- 6.16 Go语言数据I/O对象及操作
- 7.Go语言接口
- 7.1 Go语言接口声明
- 7.2 Go语言实现接口的条件
- 7.3 Go语言类型与接口的关系
- 7.4 Go语言类型断言简述
- 7.5 Go语言实现日志系统
- 7.6 Go语言排序
- 7.7 Go语言接口的嵌套组合
- 7.8 Go语言接口和类型之间的转换
- 7.9 Go语言空接口类型
- 7.10 Go语言使用空接口实现可以保存任意值的字典
- 7.11 Go语言类型分支
- 7.12 Go语言error接口
- 7.13 Go语言接口内部实现
- 7.14 Go语言表达式求值器
- 7.15 Go语言实现Web服务器
- 7.16 Go语言音乐播放器
- 7.17 Go语言实现有限状态机(FSM)
- 7.18 Go语言二叉树数据结构的应用
- 8.Go语言包
- 8.1 Go语言包的基本概念
- 8.2 Go语言封装简介及实现细节
- 8.3 Go语言GOPATH详解
- 8.4 Go语言常用内置包简介
- 8.5 Go语言自定义包
- 8.6 Go语言package
- 8.7 Go语言导出包中的标识符
- 8.8 Go语言import导入包
- 8.9 Go语言工厂模式自动注册
- 8.10 Go语言单例模式简述
- 8.11 Go语言sync包与锁
- 8.12 Go语言big包
- 8.13 Go语言使用图像包制作GIF动画
- 8.14 Go语言正则表达式
- 8.15 Go语言time包
- 8.16 Go语言os包用法简述
- 8.17 Go语言flag包
- 8.18 Go语言go mod包依赖管理工具使用详解
- 8.19 Go语言生成二维码
- 8.20 Go语言Context(上下文)
- 8.21 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 8.22 Go语言发送电子邮件
- 8.23 Go语言(Pingo)插件化开发
- 8.24 Go语言定时器实现原理及作用
- 9.Go语言并发
- Go语言并发简述(并发的优势)
- Go语言goroutine(轻量级线程)
- Go语言并发通信
- Go语言竞争状态简述
- Go语言GOMAXPROCS(调整并发的运行性能)
-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
- goroutine和coroutine的区别
- Go语言通道(chan)——goroutine之间通信的管道
- Go语言并发打印(借助通道实现)
- Go语言单向通道——通道中的单行道
- Go语言无缓冲的通道
- Go语言带缓冲的通道
- Go语言channel超时机制
- Go语言通道的多路复用——同时处理接收和发送多个通道的数据
- Go语言RPC(模拟远程过程调用)
- Go语言使用通道响应计时器的事件
- Go语言关闭通道后继续使用通道
- Go语言多核并行化
- Go语言Telnet回音服务器——TCP服务器的基本结构
- Go语言竞态检测——检测代码在并发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 Go语言互斥锁(sync.Mutex)和读写互斥锁(sync.RWMutex)
- Go语言等待组(sync.WaitGroup)
- Go语言死锁、活锁和饥饿概述
- Go语言封装qsort快速排序函数
- Go语言CSP:通信顺序进程简述
- Go语言聊天服务器
- 10.Go语言反射
- Go语言反射(reflection)简述
- Go语言反射规则浅析
- Go语言reflect.TypeOf()和reflect.Type(通过反射获取类型信息)
- Go语言reflect.Elem()——通过反射获取指针指向的元素类型
- Go语言通过反射获取结构体的成员类型
- Go语言结构体标签(Struct Tag)
- Go语言reflect.ValueOf()和reflect.Value(通过反射获取值信息)
- Go语言通过反射访问结构体成员的值
- Go语言IsNil()和IsValid()——判断反射值的空和有效性
- Go语言通过反射修改变量的值
- Go语言通过类型信息创建实例
- Go语言通过反射调用函数
- Go语言inject库:依赖注入
- 11.Go语言网络编程
- Go语言Socket编程详解
- Go语言Dial()函数:建立网络连接
- Go语言ICMP协议:向主机发送消息
- Go语言TCP协议
- Go语言DialTCP():网络通信
- Go语言HTTP客户端实现简述
- Go语言服务端处理HTTP、HTTPS请求
- Go语言RPC协议:远程过程调用
- 如何设计优雅的RPC接口
- Go语言解码未知结构的JSON数据
- Go语言如何搭建网站程序
- Go语言开发一个简单的相册网站
- Go语言数据库(Database)相关操作
- 示例:并发时钟服务器
- Go语言router请求路由
- Go语言middleware:Web中间件
- Go语言常见大型Web项目分层(MVC架构)
- Go语言Cookie的设置与读取
- Go语言获取IP地址和域名解析
- Go语言TCP网络程序设计
- Go语言UDP网络程序设计
- Go语言IP网络程序设计
- Go语言是如何使得Web工作的
- Go语言session的创建和管理
- Go语言Ratelimit服务流量限制
- Go语言WEB框架(Gin)详解
- 12.Go语言文件处理
- Go语言自定义数据文件
- Go语言JSON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XML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使用Gob传输数据
- Go语言纯文本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自定义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zip归档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tar归档文件的读写操作
- Go语言使用buffer读取文件
- Go语言并发目录遍历
- Go语言从INI配置文件中读取需要的值
- Go语言文件的写入、追加、读取、复制操作
- Go语言文件锁操作
- 13.Go语言网络爬虫
- Go语言网络爬虫概述
- Go语言网络爬虫中的基本数据结构
- Go语言网络爬虫的接口设计
- Go语言网络爬虫缓冲器工具的实现
- Go语言网络爬虫缓冲池工具的实现
- Go语言网络爬虫多重读取器的实现
- Go语言网络爬虫内部基础接口
- Go语言网络爬虫组件注册器
- Go语言网络爬虫下载器接口
- Go语言网络爬虫分析器接口
- Go语言网络爬虫条目处理管道
- Go语言网络爬虫调度器的实现
- Go语言爬取图片小程序
- 14.Go语言编译和工具链
- go build命令(go语言编译命令)完全攻略
- go clean命令——清除编译文件
- go run命令——编译并运行
- go fmt命令——格式化代码文件
- go install命令——编译并安装
- go get命令——一键获取代码、编译并安装
- go generate命令——在编译前自动化生成某类代码
- go test命令(Go语言测试命令)完全攻略
- go pprof命令(Go语言性能分析命令)完全攻略
- 15.Go语言避坑与技巧
- goroutine(Go语言并发)如何使用才更加高效?
- Go语言反射——性能和灵活性的双刃剑
- Go语言接口的nil判断
- Go语言map的多键索引——多个数值条件可以同时查询
- Go语言与C/C++进行交互
- Go语言文件读写
- Json数据编码和解码
- Go语言使用select切换协程
- Go语言加密通信
- Go语言内存管理简述
- Go语言垃圾回收
- Go语言哈希函数
- Go语言分布式id生成器
- 部署Go语言程序到Linux服务器
- Go语言实现RSA和AES加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