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info]## 12.3 路面 **12.3.1** 路面可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应满足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及耐磨、平整、抗滑、低噪音等表面特性的要求。 2. 基层应满足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3. 垫层应满足强度和水稳定性的要求。 **12.3.2** 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 12.3.2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warning]**表 12.3.2 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100%"> <tr> <td>面层类型</td> <td>适用范围</td> </tr> <tr> <td>沥青混凝土</td> <td>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td> </tr> <tr> <td>水泥混凝土</td> <td>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td> </tr> <tr> <td>贯入式沥青碎石、上拌下贯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和稀浆封层</td> <td>支路、停车场</td> </tr> <tr> <td>砌块路面</td> <td>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td> </tr> </table> 1. 道路经过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或突出显示道路线形的路段,面层宜采用彩色。 2. 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透水性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 的有关规定。 3. 道路经过噪声敏感区域时,宜采用降噪路面。 4. 对环保要求较高的路段或隧道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采用温拌沥青混凝土。 **12.3.3**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与结构层组合设计,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材料与结构层设计参数确定,结构层厚度计算,路面内部排水设计等。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选用多种损坏模式作为临界状态,并应选用多项设计指标进行控制。 3. 城市广场、停车场、公交车站、路口或通行特种车辆的路段,沥青路面结构应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进行特殊设计。 **12.3.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与结构层组合设计,接缝构造、配筋和排水设计,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路面厚度计算,路面表面特性设计等。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采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指标。 3.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面层宜选用设接缝的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 4.5MPa,快速路、主干路和重交通的其他道路的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 5.0MPa。混凝土预制块的抗压强度非冰冻地区不宜低于50 MPa,冰冻地区不宜低于60MPa。 4. 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或路基湿度状况不佳时,需设置垫层。 5.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设置纵、横向接缝。纵向接缝与路线中线平行,并应设置拉杆。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6. 水泥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面层应配筋补强。 7. 其他水泥混凝土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12.3.4 选用。 >[warning]**表12.3.4 其他水泥混凝土面层类型的适用条件**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100%"> <tr> <td>面层类型</td> <td>适用条件</td> </tr> <tr> <t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td> <td>特重交通的快速路、主干路</td> </tr> <tr> <td>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水泥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td> <td>特重交通的快速路</td> </tr> <tr> <td>钢纤维混凝土面层</td> <td>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桥面铺装</td> </tr> <tr> <td>混凝土预制块面层</td> <td>广场。步行街、停车场、支路</td> </tr> </table> **12.3.5** 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机动车道的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路基土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及当地工程经验,确定结构层组合和厚度,满足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2. 非机动车道同时有机动车行驶时,路面结构应满足机动车行驶的要求。 3. 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的道路,非机动车道路面应设垫层。 **12.3.6** 人行道和广场的铺面应满足稳定、抗滑、平整、生态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其设计应实用、经济、美观、耐久。 **12.3.7** 停车场铺面应满足稳定、耐久、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计内容和方法与相应的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同。 2. 根据停车场各区域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铺面结构的设计荷载应视实际情况确定。 3. 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宜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 4. 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设置胀缝,其间距及要求均与车行道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