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用+插件架构,代码干净,二开方便,首家独创一键云编译技术,文档视频完善,免费商用码云13.8K 广告
[TOC] # 简介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https://box.kancloud.cn/2b600c07303699d9da2dcee25463351d_720x317.png) <br> 在持续集成环境中,开发人员将会频繁的提交代码到主干。这些新提交在最终合并到主线之前,都需要通过编译和自动化测试流进行验证。这样做是基于之前持续集成过程中很重视自动化测试验证结果,以保障所有的提交在合并主线之后的质量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警。 <br> <br> # 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你的团队需要为每个新功能,代码改进,或者问题修复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 * 你需要一个持续集成服务器,它可以监控代码提交情况,对每个新的提交进行自动化测试。 * 研发团队需要尽可能快的提交代码,至少每天一次提交。 <br> <br> # 能获得什么 * 通过自动化测试可以提早拿到回归测试的结果,避免将一些问题提交到交付生产中 * 发布编译将会更加容易,因为合并之初已经将所有问题都规避了 * 减少工作问题切换,研发可以很快获得构建失败的消息,在开始下一个任务之前就可以很快解决。 * 测试成本大幅降低-你的CI服务器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运行上百条测试。 * 你的QA团队花费在测试上面的时间会大幅缩短,将会更加侧重于质量文化的提升上面。 <br> <br> # 流程 根据持续集成的设计,代码从提交到生产,整个过程有以下几步。 <br> ## 提交 流程的第一步,是开发者向代码仓库提交代码。所有后面的步骤都始于本地代码的一次提交(commit)。 <br> ## 测试(第一轮) 代码仓库对commit操作配置了钩子(hook),只要提交代码或者合并进主干,就会跑自动化测试。 测试有好几种。 * 单元测试:范围非常小,验证每个独立方法级别的操作。 * 集成测试:保证模块间运行正常,包括多个模块、多个服务。 * 验收测试:与集成测试类似,但是仅关注业务case,而不是模块内部本身。 * UI测试:从用户的角度保证呈现正确运行。 ![](https://box.kancloud.cn/5aa969b8427c3f35ee2bddf79d02fcb7_323x270.png) 第一轮至少要跑单元测试。 <br> ## 构建 通过第一轮测试,代码就可以合并进主干,就算可以交付了。 交付后,就先进行构建(build),再进入第二轮测试。所谓构建,指的是将源码转换为可以运行的实际代码,比如安装依赖,配置各种资源(样式表、JS脚本、图片)等等。 常用的构建工具如下。 > * [Jenkins](http://jenkins-ci.org/) > * [Travis](https://travis-ci.com/) > * [Codeship](https://www.codeship.io/) > * [Strider](http://stridercd.com/) Jenkins和Strider是开源软件,Travis和Codeship对于开源项目可以免费使用。它们都会将构建和测试,在一次运行中执行完成。 <br> ## 测试(第二轮) 构建完成,就要进行第二轮测试。如果第一轮已经涵盖了所有测试内容,第二轮可以省略,当然,这时构建步骤也要移到第一轮测试前面。 第二轮是全面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都会跑,有条件的话,也要做端对端测试。所有测试以自动化为主,少数无法自动化的测试用例,就要人工跑。 需要强调的是,新版本的每一个更新点都必须测试到。如果测试的覆盖率不高,进入后面的部署阶段后,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br> ## 部署 通过了第二轮测试,当前代码就是一个可以直接部署的版本(artifact)。将这个版本的所有文件打包(`tar filename.tar *`)存档,发到生产服务器。 生产服务器将打包文件,解包成本地的一个目录,再将运行路径的符号链接(symlink)指向这个目录,然后重新启动应用。这方面的部署工具有[Ansible](http://www.ansible.com/),[Chef](https://www.chef.io/chef/),[Puppet](https://puppetlabs.com/)等。 <br> ## 回滚 一旦当前版本发生问题,就要回滚到上一个版本的构建结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修改一下符号链接,指向上一个版本的目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