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oid有哪几种进程,是如何管理的?
Android的进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前台进程**
用户当前操作所必需的进程。如果一个进程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视为前台进程:
- 托管用户正在交互的 Activity(已调用 Activity 的 onResume() 方法)
- 托管某个 Service,后者绑定到用户正在交互的 Activity
- 托管正在“前台”运行的 Service(服务已调用 startForeground())
- 托管正执行一个生命周期回调的 Service(onCreate()、onStart() 或 onDestroy())
- 托管正执行其 onReceive() 方法的 BroadcastReceiver
通常,在任意给定时间前台进程都为数不多。只有在内存不足以支持它们同时继续运行这一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系统才会终止它们。 此时,设备往往已达到内存分页状态,因此需要终止一些前台进程来确保用户界面正常响应。
**可见进程**
没有任何前台组件、但仍会影响用户在屏幕上所见内容的进程。 如果一个进程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视为可见进程:
- 托管不在前台、但仍对用户可见的 Activity(已调用其 onPause() 方法)。例如,如果前台 Activity 启动了一个对话框,允许在其后显示上一 Activity,则有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 托管绑定到可见(或前台)Activity 的 Service。
可见进程被视为是极其重要的进程,除非为了维持所有前台进程同时运行而必须终止,否则系统不会终止这些进程。
**服务进程**
正在运行已使用 startService() 方法启动的服务且不属于上述两个更高类别进程的进程。尽管服务进程与用户所见内容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它们通常在执行一些用户关
心的操作(例如,在后台播放音乐或从网络下载数据)。因此,除非内存不足以维持所有前台进程和可见进程同时运行,否则系统会让服务进程保持运行状态。
**后台进程**
包含目前对用户不可见的 Activity 的进程(已调用 Activity 的 onStop() 方法)。这些进程对用户体验没有直接影响,系统可能随时终止它们,以回收内存供前台进程、可见进程或服务进程使用。 通常会有很多后台进程在运行,因此它们会保存在 LRU (最近最少使用)列表中,以确保包含用户最近查看的 Activity 的进程最后一个被终止。如果某个 Activity 正确实现了生命周期方法,并保存了其当前状态,则终止其进程不会对用户体验产生明显影响,因为当用户导航回该 Activity 时,Activity 会恢复其所有可见状态。
**空进程**
不含任何活动应用组件的进程。保留这种进程的的唯一目的是用作缓存,以缩短下次在其中运行组件所需的启动时间。 为使总体系统资源在进程缓存和底层内核缓存之间保持平衡,系统往往会终止这些进程。
ActivityManagerService负责根据各种策略算法计算进程的adj值,然后交由系统内核进行进程的管理。
- Android面试题集
- Android系统架构图
- Activity与Service通信
- Service的生命周期与启动方法
- 广播
- ContentProvider、ContentResolver与ContentObserver之间的关系
- 关于Fragment的问题
- Android里的Intent传递的数据限制
- Android的事件分发机制
- View的绘制原理
- APK的打包流程
- BroadcastReceiver与LocalBroadcastReceiver
- Handler
- Android Binder机制
-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 Activity的通信方式
- Android应用里的Context对象
- 进程和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
- 内存泄漏
- Android的几种进程
- SharePreference性能优化
- SQLite升级
- 进程保护
- 序列化
- 计算一个Bitmap占用内存
- 内存缓存和磁盘缓存
- PathClassLoader与DexClassLoader
- WebView优化
- JNI
- 插件化和热修复
- 性能优化
- 防止过度绘制,做布局优化
- 提交代码质量
- 64k问题
- MVC、MVP与MVVM之间的对比分析
- Android中高级面试题
- Activity生命周期
- onStart()与onResume()有什么区别
- Activity启动流程
- Android类加载器
- Android消息机制
- Looper.loop()为什么不会阻塞主线程
- IdleHandler (闲时机制)
- 同步屏障机制(sync barrier)
- View的绘制原理
- 什么是MeasureSpec
- getWidth()方法和getMeasureWidth()区别
- requestLayout,invalidate,postInvalidate区别与联系
- Binder机制,共享内存实现原理
- 序列化的方式
- Fragment的懒加载实现
- RecyclerView与ListView(缓存原理,区别联系,优缺点)
- Android两种虚拟机区别与联系
- adb常用命令行
- apk打包流程
- apk安装流程
- apk瘦身
- HTTP缓存机制
- 组件化
- okhttp原理
- Retrofit的实现与原理
- RxLifecycle原理
- 类的加载机制
- 什么时候发生类初始化
- 双亲委派模型
- 为什么使用双亲委托模型
- HashMap原理,Hash冲突
- 什么是Fail-Fast机制
- Java多线程中调用wait() 和 sleep()方法有什么不同?
- volatile的作用和原理
- 一个int变量,用volatile修饰,多线程去操作++,线程安全吗?
- 那如何才能保证i++线程安全?
- CAS实现原子操作会出现什么问题?
- synchronized
- 偏向锁
- 轻量级锁
- 线程池
- 假如有n个网络线程,你需要当n个网络线程完成之后,再去做数据处理,你会怎么解决?
- 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d方法的区别?
- 懒汉式单例的同步问题
- 什么是ThreadLocal
- 什么是数据竞争
-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 JMM)
- Java内存区域
- 判断对象是否需要回收的方法
- 引用类型
- 垃圾收集算法
- 内存分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