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最后的话 途客圈最终没有做起来的原因有很多,读完本书,你也许会得到各种角度的答案。这里,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旅行计划是个好的创业方向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尽管2011年至2013年在这个方向上倒闭了一大批公司,2014年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地在此方向上创业。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对此有所憧憬的创业者。在hacker news上,曾经有人翻出来Garry Tan的一篇2012年的博文,题目一针见血——“Travel planning software: The most common bad startup idea”(旅行计划软件:最常见的不好的创业想法)[\[1\]](#anchor71)。Gerry认为旅行计划工具的问题在于使用频次,一年一次甚至两年一次的服务带来了黯淡的前景: 这指向了存在在每个产品里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晦涩。我的大脑里只有有限的存储空间。如果我记不住一个产品,那么我不会使用它。同时,我只会记得我经常使用的东西。好比每次我点了奶酪汉堡,总会加杯可乐一样……我个人使用的消费级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只会是那些我总在使用的东西。 使用频次确实是途客圈遇到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但这不足以说明旅行计划工具就不能成功吧?要论频次,低频次的产品/服务很多,有携程、搜狐焦点、世纪佳缘、LinkedIn等。所有在线旅游相关的服务,所有在线房屋租赁/买卖的服务,所有求职/招聘的网站,几乎都会有频次的问题。你一年买几张机票?换几套房子?谈几个对象?炒几次老板的鱿鱼?不管是一次两次还是几次,频次上肯定都和旅游在一个量级。那为什么这些服务都做起来并且规模化了? 使用频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用户获取(重新获取)的成本。SEO、SEM、媒体曝光、自媒体(公众号/服务号)、App上的推送通知,都是有效地获取新老用户的方法。 所以只要做足各种免费和收费渠道上的功课,认真核算用户获取成本并有效投放关键字,建立口碑,不断累积粉丝并保持足够曝光,频次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难题。 那究竟什么阻碍了旅行计划这个市场前景巨大,有足够需求,看似美好的方向却无法产生非常成功的公司或产品呢?让我们回到创业的原点:对此做个简单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来纸上谈兵,验证一下。我们使用《精益创业》(Lean startup)中所提及的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来做这件事。 (1)问题(最重要的3个问题)/ 客户区隔(目标客户)。 (2)独特价值主张(为什么你与众不同)。 (3)解决方案(最重要的3个功能)。 (4)渠道(获取客户的路径)。 (5)支出构成 / 收入来源。 (6)关键指标(要度量的关键性行为)。 (7)排他的竞争优势(无法被轻易复制或者购买)。 如果你尝试填写这7个部分,你会发现,第二部分“独特价值主张”是最不好填写的——旅行计划工具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独到价值?更省钱?更省时间?更高效的玩法?更好的旅行体验?还是什么? 把省钱作为产品价值所在的话,就应该朝着Kayak、去哪儿网那样的比价系统发展,为用户在多种方案中搜寻高性价比的既有产品;当累积足够的历史数据后来预测价格走势,帮助用户做更好的出行决策。这似乎不是旅行计划工具所想解决的问题。 省时间,这里主要说尽可能省去完全自己手工制订旅行计划的时间。这似乎是包括途客圈在内的大多数旅行计划工具希望达到的目标,因为大多数旅行者都在抱怨: > 为了一次十天左右的出国旅行,自己花了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去计划,这痛点戳得我生疼!如果有工具能够减轻我的工作量,该多好!” 然而,旅行计划的整个过程不是做个Excel表填个行程,做个预算那么简单,它包含大量的旅行欲望的激发所需要的时间。对于一个为了玩得尽兴而做计划的旅者,查阅和整理信息可能占据了95%的时间,制作和不断修正Excel表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当一个一年可能只用一次的旅行计划工具为用户省却这5%的时间,却需要用户额外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产品,产品的价值本身就有问题。至于省却查阅和整理信息的时间(途客圈2.0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孤独星球”是最佳选择?所以,旅行计划工具省时间基本是个伪命题。 对于更高效的玩法,短短数天如何不走冤枉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具价值的旅行体验可能是很多旅者的心愿。比如说,当两个交通工具接驳时,能让我花的时间尽可能少。人们恨不得地铁出来,恰好公交车就停在那里蓄势待发,而不希望二者中间需要等待30分钟。或者,即使要等30分钟,旅行计划工具能够推荐给我周边的一个有格调的书店或者咖啡厅,让我可以不必干等,更优地消遣时间。然而,这样的工具在技术上以及数据层面上实现的难度远非一个融资规模一般的创业公司可及。最终,大家都实现成在Google地图上,利用Google API做的一系列围绕地图的,既不精准也并未满足用户需要的半成品。 至于更好的旅行体验,难道你会认为机器的算法会优于资深的旅行顾问?难道你对一次美妙旅行的要求仅仅是网页上几个选择框就能涵盖的?举个例子: 我有7天的假期,想带我两岁的女儿来一次亲子游,随便去哪个有山或者有水的地方都成,我需要居住的五星级酒店能提供婴儿床,酒店要有儿童活动中心,供孩子们玩耍,我大部分时间都和孩子一起玩,但可能偶尔外出,所以希望酒店提供临时日托服务。请问我该去哪儿玩? 一个拥有再多数据的系统面对这样的要求也无能为力,但一个旅行顾问会和你探讨各种可行的替代方案。旅行顾问会问:*酒店没有儿童活动中心,但酒店附近有游乐场,可以吗?* 这就是旅行计划工具在提供更好旅行体验方面的先天不足:算法只能提供能力范围内较优的结果,但旅者需要的是不断逼近他/她理想中的完美体验。这服务如果由人来提供,再好不过,但当由人力完成这样的工作时,规模化便成为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如果一个旅行计划工具在独特价值定位上没有太大作为的话,失败似乎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那用户使用的意义又在何处? 一些愚见,并不构成操作建议。 结束本书前,不得不说句心里话:本书所总结的一些经验都是完美的废话。看一百本书,参加一千次创业分享会,都不如开始行动。写下第一行Hello World,约谈第一个潜在客户,做出第一个毛毛糙糙的东西,拿给你认为符合你的细分市场的人群看看,如家人、朋友、同事、Meetup[\[2\]](#anchor72)上认识的陌生人等,获得反馈,不断修改,尽量让其变得对这群人有用,这些具体的工作才是正途。一个系统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其反馈。一台计算机,你在键盘上敲一个字符,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字符。你可以立刻知晓自己心中所想与手中所做是否一致。如果有问题,你有机会马上修正这个错误。创业就是这样(或简单,或复杂):构建,测量,学习,反复循环,直至成功或者失败。 - - - - - - [[1] ](#ac71) http://blog.garrytan.com/travel-planning-software-the-most-common-bad [[2] ](#ac72)一个组织线下活动的社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