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用+插件架构,代码干净,二开方便,首家独创一键云编译技术,文档视频完善,免费商用码云13.8K 广告
以上《瑜伽师地论》上讲的八种善知识相,如果能完全都做到的话,这就是一定要依止的善知识,功德非常广大。而若是不完全具备这种标准的,也不是说不可以依止。我以前也讲过,善知识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标准,如果能具备这三个标准的话,也是可以为众生做依止的。 #### (一)具足正见 第一个就是“具足正见”。八正道中正见第一,一个人若是没有正知正见,那他所有的持戒、苦行、修行、哀悯,刚才所说种种功德相,那就没什么意义了。世间的贤善之人也多多少少会具备这样的标准,像孔老夫子一样:他能够克己复礼,他也是安住世间法的净戒之中;孔老夫子具足多闻,这都没得说,带领三千弟子,弟子有疑即问,夫子有问即答;孔老夫子也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他也是能有所证的,内心与他所讲的君子之道相吻合;而且他也是性多哀悯,所以他游说诸国施设仁政,推行周礼;他也能够心无厌倦,我们说孔老夫子诲人不倦;他也能善能堪忍,他在游说这些国家的时候,吃了很多苦,都能忍受,而且不失君子之道;而且孔夫子讲法也是无有怖畏,因为他心与法和、法与道和,这个道是世间之道,为人之道、君子之道;还有就是语句圆满,孔老夫子讲法也是非常地深入人心,弟子一听就明白。 也就是说,世间的一个善知识也能具备这些功德,但是他不一定能具备大乘的正见。就像弟子问孔老夫子:人死之后是什么情况?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说修行一个法门,最重要的就是正见,要通达佛法的根本,才能作为众生的依止;如果不能通达佛法,那别的功德相修持得再好,也不能让人趋向解脱。所以考察善知识最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具足正见! ##### \[如法考察善知识\] 有人问了,我尚未进入佛法,我刚学佛,自己还不懂呢,我怎么能够考察他具不具备正见呢?这句话问得非常好,这就是给一些盲目从学的人提一个醒,一开始依止善知识并不是那么地着急。 我说的这个不着急啊,并不是说寻找善知识不着急,要知道佛在《华严经》上讲过:“若欲成就一切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想,见善知识勿生厌足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佛陀是劝我们要积极寻找善知识,并去追随善知识学习的。 而我这里说的不着急,是告诉你不要盲然地去依止。不要一听到别人讲:“我师父啊,声名在外,功德广大,著作等身,一代导师,而且还能呼风唤雨,能掐会算”,就心动了,想去依止。其实这些都是枝末,不是根本,我们要知道:出名的师父不一定是明白的师父,而明白的师父不一定出名;有神通的师父不一定通达正见,通达正见的师父不一定有神通。这些我们一定要分清,否则一定会误入歧途! 比如本身就比较喜欢神神叨叨的人,那他一听到有人说这个善知识有一些小“神通”,那他就会觉得:哇塞,这个善知识好了不起,我要跟他学!我们要知道,狐狸精、蛇精、妖魔鬼怪等,还有一些附体大仙等,多多少少都有些小神通,但这些都是些报通、鬼通,都是不究竟的,这个最容易迷惑人,神通这个标准是不能看的。 我以前也讲过,我们依止善知识,不能因为他能给我们算准命、治好病,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了;或者说他持戒精严,日中一食,不拿金钱,就觉得这个善知识真了不起。当然,如果他在具备正见的情况下还能做到这样的话,那这个善知识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他正见还没有具备,却又拥有了这些功德,那就很容易迷惑众生。所以正知见特别特别的重要。 在依止善知识之前,我们一定要好好抉择,考察善知识,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两个月不行三个月,三个月不行一年,一年不行两年、三年,哪怕是花个五年十年去考察善知识也是值得的。因为当你花了这么长时间去完全认可他的时候,那你对他的教授,也就毫无疑虑了。他对你说的每一句教言,你都可以依教奉行,那你很快就会到达到涅槃的彼岸了。 因为佛入灭后,到了末法时代,大部分都是凡夫师,既然是凡夫师,有优点也一定有缺点。就像以前有人告诉我的,一个人依止善知识,考察了十一年,最后依止他,几天就得道了。如法考察善知识就有这么样个好处。因为他对这个善知识考察了这么久,对他所有言语行为已经了若指掌,对他的缺点、优点,他也全都了解。他看到了善知识的缺点,能够容忍,说明这些缺点是与正法不相危害的,只是些个人的习气而已。 因为考察了这么久,他发现善知识具备种种功德相,知见清净,所以他才去依止,那么他就会完全信受善知识的教诲,而且不会观察善知识的过失,这样的依止是比较保险的。所以我们就要问问自己,考察善知识的时候,有没有按照这个标准来,没有的话那是很危险的。 重要的事情要反复讲,因为我看到现在很多教言、很多开示,都是在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都是在强调如何依止善知识,怎样去承侍善知识,但是关于“如何考察善知识”的开示,相对来说还是较少。 #### (二)具足净戒,深戒名利 作为一名弘法的法师来讲,如果不具备正见,或者怀着名利之心去摄受弟子的话,那这是在传承佛法吗?我看他一定是想找几个不花钱的奴仆给自己干干活,找一些人给自己进贡,想当土皇帝了。作为传法者来说,这个一定要不得,这是堕落地狱的因,迟早是要还的。作为善知识,一定要好好拣择自己的发心,既然有心去摄受弟子,那就要对弟子负责,对佛法负责,对自己也要负责。 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是与名利不沾边的,他一定是具足正见,具足戒律,最起码有一个道人的本分在,这样才能够作为我们修行上的依止。如果他都不是道人了,是个名利之人,那我们跟他学,能学出什么?所以我们考察善知识不光是要看他是否具足正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具足净戒,深戒名利。 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够以戒为师,而且他能够远离世间五欲之法,不以邪命养活,而且他对世间法不感兴趣,这样他才能引导你获得解脱。如果你依止的善知识大部分时间,只是和你弹弹古琴、聊聊古诗词、做做赋、喝喝茶,那这都是世间人搞的,并不是学佛人、修行人应该做的。明朝的时候,莲池大师就在呵斥这样的人,出家人不务正业,天天搞搞什么茶禅一味啊,琴棋书画的,以为这些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其实是他自己烦恼深重而已。 当然这个东西,如果在特定的因缘,能不能成为接引众生的方便呢?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天天领着他搞这个,学习外道的典籍——今天讲《论语》,明天讲《老子》,后天讲古琴,再讲一些什么花道、茶道、香道的,而关于佛道的教法却是很少提及,然后他还美其名曰:把佛法的内涵贯穿到里面了。那我只能说,这样的善知识智慧太广大了,我们一般凡夫是难以理解的。而若是这位善知识连佛道都不通达的话,那他搞的这些其实都是些旁门左道。 ##### \[佛法不离世间觉的真义\] 而这样的“善知识”大部分都是抓住了一点,来自圆其说,他说经本上讲过“一切法都是佛法”,六祖大师讲过“佛法不离世间觉”。但他不明白,佛说法的内涵和祖师讲法的深意是什么。祖师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诉我们,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是说一定要离开这个世间,跑到深山老林里才叫修行;不是舍掉世间所有的东西,然后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修行——而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在逢缘对境的时候,所有的起心动念都要如理如法,不可以起邪心;所有的境界都要如法抉择,不要被它欺骗。唯有看透这一切世法的本质,才能汇归一切法成佛法;而不是为了随顺烦恼,再去搞世间声色之法,以非法为法,以外道为道。 就像禅宗的祖师在开悟的时候,有的是听到竹子响了一下,有的是见到了一个女人,有的甚至是读了一句外道的开示,就开悟了。因为他心住在正道上,心无时无刻不住在法中,起心动念都是与佛法相应的,只需要一个应机的境界,突然现前的时候,那就会打破他所有的分别妄想,顿然悟道了。而这个打破他凡夫知见的外缘,并不局限于要用佛法的一句话,它是所有的一个境界,只要能与他修行的法相应的,都是可以帮他去悟道的。 就像我们以前看的念佛的公案,黄打铁的故事,临往生时念了一个偈颂:“叮叮当当,百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也就是说打铁这个事情本身和修行是没有关系的,但他通过打铁,叮叮当当的这个节奏,他就去念佛,把这个世法转为道用,从而成就了念佛的功德。也就是说世间法是可以帮助我们悟道的。我们看透了世间法,当下即是佛法;不是说我们舍弃佛法去搞世间法。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够自误误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抉择善知识的这些行为,看看他到底是智慧的方便,还是泛滥的慈悲,还是下流的方法。你要是判断不准,那可能一辈子都在搞这些世俗的事情,对修行呢,利益非常非常少。 #### (三)具足哀愍 再就是第三条,要具足哀愍,也就是我们说的慈悲心。如果这个善知识具备广泛的慈悲心,他能够对所有的众生,对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都能生起哀愍心来,那他就不会随便地伤害别人,而且他对所有众生的苦难都有一种想救拔的心,那他就会积极地救度我们:他对我们所有的缺点,都会非常无私地提携;他对我们所有的苦难,都会想方设法帮我们遣除;对于我们修行路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帮我们解决;不论我们一生之中是否有成就,是否继续轮回六道,而他却永远不会舍弃我们。这样的善知识那真的是永恒的依靠,不论今生的修为如何,那都会得到积极的救度了。 所以如果善知识要能够具备“具足正见、具足净戒(具足净戒,本身就要舍弃名利)、具足哀愍”这三个标准,那也是可以依止的。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标准了,如果这三条也做不到,那他就很难成为一个善知识。他自己的修行还很够呛,那就不能引导你获得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