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 综述 在[前一篇](http://mysql.taobao.org/monthly/2016/02/01/)我们介绍了InnoDB文件系统的物理结构,本篇我们继续介绍InnoDB文件系统的IO接口和内存管理。 为了管理磁盘文件的读写操作,InnoDB设计了一套文件IO操作接口,提供了同步IO和异步IO两种文件读写方式。针对异步IO,支持两种方式:一种是Native AIO,这需要你在编译阶段加上LibAio的Dev包,另外一种是simulated aio模式,InnoDB早期实现了一套系统来模拟异步IO,但现在Native Aio已经很成熟了,并且Simulated Aio本身存在性能问题,建议生产环境开启Native Aio模式。 对于数据读操作,通常用户线程触发的数据块请求读是同步读,如果开启了数据预读机制的话,预读的数据块则为异步读,由后台IO线程进行。其他后台线程也会触发数据读操作,例如Purge线程在无效数据清理,会读undo页和数据页;Master线程定期做ibuf merge也会读入数据页。崩溃恢复阶段也可能触发异步读来加速recover的速度。 对于数据写操作,InnoDB和大部分数据库系统一样,都是WAL模式,即先写日志,延迟写数据页。事务日志的写入通常在事务提交时触发,后台master线程也会每秒做一次redo fsync。数据页则通常由后台Page cleaner线程触发。但当buffer pool空闲block不够时,或者没做checkpoint的lsn age太长时,也会驱动刷脏操作,这两种场景由用户线程来触发。Percona Server据此做了优化来避免用户线程参与。MySQL5.7也对应做了些不一样的优化。 除了数据块操作,还有物理文件级别的操作,例如truncate、drop table、rename table等DDL操作,InnoDB需要对这些操作进行协调,目前的解法是通过特殊的flag和计数器的方式来解决。 当文件读入内存后,我们需要一种统一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在启动实例时,InnoDB会按照instance分区分配多个一大块内存(在5.7里则是按照可配置的chunk size进行内存块划分),每个chunk又以UNIV_PAGE_SIZE为单位进行划分。数据读入内存时,会从buffer pool的free list中分配一个空闲block。所有的数据页都存储在一个LRU链表上,修改过的block被加到`flush_list`上,解压的数据页被放到unzip_LRU链表上。我们可以配置buffer pool为多个instance,以降低对链表的竞争开销。 在关键的地方本文注明了代码函数,建议读者边参考代码边阅读本文,本文的代码部分基于MySQL 5.7.11版本,不同的版本函数名或逻辑可能会有所不同。请读者阅读本文时尽量选择该版本的代码。 ## IO子系统 本小节我们介绍下磁盘文件与内存数据的中枢,即IO子系统。InnoDB对page的磁盘操作分为读操作和写操作。 对于读操作,在将数据读入磁盘前,总是为其先预先分配好一个block,然后再去磁盘读取一个新的page,在使用这个page之前,还需要检查是否有change buffer项,并根据change buffer进行数据变更。读操作分为两种场景:普通的读page及预读操作,前者为同步读,后者为异步读 数据写操作也分为两种,一种是batch write,一种是single page write。写page默认受double write buffer保护,因此对double write buffer的写磁盘为同步写,而对数据文件的写入为异步写。 同步读写操作通常由用户线程来完成,而异步读写操作则需要后台线程的协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向磁盘批量写数据,首先先写到double write buffer,当dblwr满了之后,一次性将dblwr中的数据同步刷到ibdata,在确保sync到dblwr后,再将这些page分别异步写到各自的文件中。注意这时候dblwr依旧未被清空,新的写Page请求会进入等待。当异步写page完成后,io helper线程会调用`buf_flush_write_complete`,将写入的Page从flush list上移除。当dblwr中的page完全写完后,在函数`buf_dblwr_update`里将dblwr清空。这时候才允许新的写请求进dblwr。 同样的,对于异步写操作,也需要IO Helper线程来检查page是否完好、merge change buffer等一系列操作。 除了数据页的写入,还包括日志异步写入线程、及ibuf后台线程。 ### IO后台线程 InnoDB的IO后台线程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 IO READ 线程:后台读线程,线程数目通过参数`innodb_read_io_threads`配置,主要处理INNODB 数据文件异步读请求,任务队列为`AIO::s_reads`,任务队列包含slot数为线程数 * 256(linux 平台),也就是说,每个read线程最多可以pend 256个任务; * IO WRITE 线程:后台写线程数,线程数目通过参数`innodb_write_io_threads`配置。主要处理INNODB 数据文件异步写请求,任务队列为`AIO::s_writes`,任务队列包含slot数为线程数 * 256(linux 平台),也就是说,每个read线程最多可以pend 256个任务; * LOG 线程:写日志线程。只有在写checkpoint信息时才会发出一次异步写请求。任务队列为`AIO::s_log`,共1个segment,包含256个slot; * IBUF 线程:负责读入change buffer页的后台线程,任务队列为`AIO::s_ibuf`,共1个segment,包含256个slot 所有的同步写操作都是由用户线程或其他后台线程执行。上述IO线程只负责异步操作。 ### 发起IO请求 入口函数:`os_aio_func` 首先对于同步读写请求(`OS_AIO_SYNC`),发起请求的线程直接调用`os_file_read_func` 或者`os_file_write_func` 去读写文件,然后返回。 对于异步请求,用户线程从对应操作类型的任务队列(`AIO::select_slot_array`)中选取一个slot,将需要读写的信息存储于其中(`AIO::reserve_slot`): 1. 首先在任务队列数组中选择一个segment;这里根据偏移量来算segment,因此可以尽可能的将相邻的读写请求放到一起,这有利于在IO层的合并操作 ~~~ local_seg = (offset >> (UNIV_PAGE_SIZE_SHIFT + 6)) % m_n_segments; ~~~ 2. 从该segment范围内选择一个空闲的slot,如果没有则等待; 3. 将对应的文件读写请求信息赋值到slot中,例如写入的目标文件,偏移量,数据等; 4. 如果这是一次IO写入操作,且使用native aio时,如果表开启了transparent compression,则对要写入的数据页先进行压缩并punch hole;如果设置了表空间加密,再对数据页进行加密; 对于Native AIO(使用linux自带的LIBAIO库),调用函数`AIO::linux_dispatch`,将IO请求分发给kernel层。 如果没有开启Native AIO,且没有设置wakeup later 标记,则会去唤醒io线程(`AIO::wake_simulated_handler_thread`),这是早期libaio还不成熟时,InnoDB在内部模拟aio实现的逻辑。 Tips:编译Native AIO需要安装libaio-dev包,并打开选项`srv_use_native_aio`。 ### 处理异步AIO请求 IO线程入口函数为`io_handler_thread --> fil_aio_wait` 首先调用`os_aio_handler`来获取请求: 1. 对于Native AIO,调用函数`os_aio_linux_handle` 获取读写请求。IO线程会反复以500ms(`OS_AIO_REAP_TIMEOUT`)的超时时间通过io_getevents确认是否有任务已经完成了(`LinuxAIOHandler::collect()`),如果有读写任务完成,找到已完成任务的slot后,释放对应的槽位; 2. 对于simulated aio,调用函数`os_aio_simulated_handler` 处理读写请求,这里相比NATIVE AIO要复杂很多; * 如果这是异步读队列,并且`os_aio_recommend_sleep_for_read_threads`被设置,则暂时不处理,而是等待一会,让其他线程有机会将更过的IO请求发送过来。目前linear readhaed 会使用到该功能。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IO合并效果(`SimulatedAIOHandler::check_pending`); * 已经完成的slot需要及时被处理(`SimulatedAIOHandler::check_completed`,可能由上次的io合并操作完成); * 如果有超过2秒未被调度的请求(`SimulatedAIOHandler::select_oldest`),则优先选择最老的slot,防止饿死,否则,找一个文件读写偏移量最小的位置的slot(`SimulatedAIOHandler::select()`); * 没有任何请求时进入等待状态; * 当找到一个未完成的slot时,会尝试merge相邻的IO请求(`SimulatedAIOHandler::merge()`),并将对应的slot加入到`SimulatedAIOHandler::m_slots`数组中,最多不超过64个slot; * 然而在5.7版本里,合并操作已经被禁止了,全部改成了一个个slot进行读写,升级到5.7的用户一定要注意这个改变,或者改为使用更好的Native AIO方式; * 完成io后,释放slot; 并选择第一个处理完的slot作为随后优先完成的请求。 从上一步获得完成IO的slot后,调用函数`fil_node_complete_io`, 递减`node->n_pending`。对于文件写操作,需要加入到`fil_system->unflushed_spaces`链表上,表示这个文件修改过了,后续需要被sync到磁盘。 如果设置为`O_DIRECT_NO_FSYNC`的文件IO模式,则数据文件无需加入到`fil_system_t::unflushed_spaces`链表上。通常我们即时使用`O_DIRECT`的方式操作文件,也需要做一次sync,来保证文件元数据的持久化,但在某些文件系统下则没有这个必要,通常只要文件的大小这些关键元数据没发生变化,可以省略一次fsync。 最后在IO完成后,调用`buf_page_io_complete`,做page corruption检查、change buffer merge等操作;对于写操作,需要从flush list上移除block并更新double write buffer;对于LRU FLUSH产生的写操作,还会将其对应的block释放到free list上; 对于日志文件操作,调用`log_io_complete`执行一次fil_flush,并更新内存内的checkpoint信息(`log_complete_checkpoint`)。 ### IO 并发控制 由于文件底层使用pwrite/pread来进行文件I/O,因此用户线程对文件普通的并发I/O操作无需加锁。但在windows平台下,则需要加锁进行读写。 对相同文件的IO操作通过大量的counter/flag来进行并发控制。 当文件处于扩展阶段时(`fil_space_extend`),将`fil_node_t::being_extended`设置为true,避免产生并发Extent,或其他关闭文件或者rename操作等。 当正在删除一个表时,会检查是否有pending的操作(`fil_check_pending_operations`)。 1. 将`fil_space_t::stop_new_ops`设置为true; 2. 检查是否有Pending的change buffer merge (`fil_space_t::n_pending_ops`);有则等待; 3. 检查是否有pending的IO(`fil_node_t::n_pending`) 或者pending的文件flush操作(`fil_node_t::n_pending_flushes`);有则等待。 当truncate一张表时,和drop table类似,也会调用函数`fil_check_pending_operations`,检查表上是否有pending的操作,并将`fil_space_t::is_being_truncated`设置为true。 当rename一张表时(`fil_rename_tablespace`),将文件的stop_ios标记设置为true,阻止其他线程所有的I/O操作。 当进行文件读写操作时,如果是异步读操作,发现`stop_new_ops`或者被设置了但`is_being_truncated`未被设置,会返回报错;但依然允许同步读或异步写操作(`fil_io`)。 当进行文件flush操作时,如果发现`fil_space_t::stop_new_ops`或者`fil_space_t::is_being_truncated`被设置了,则忽略该文件的flush操作 (`fil_flush_file_spaces`)。 ### 文件预读 文件预读是一项在SSD普及前普通磁盘上比较常见的技术,通过预读的方式进行连续IO而非带价高昂的随机IO。InnoDB有两种预读方式:随机预读及线性预读;Facebook另外还实现了一种逻辑预读的方式。 随机预读 入口函数:`buf_read_ahead_random` 以64个Page为单位(这也是一个Extent的大小),当前读入的page no所在的64个pagno 区域[ (page_no/64)*64, (page_no/64) *64 + 64],如果最近被访问的Page数超过`BUF_READ_AHEAD_RANDOM_THRESHOLD`(通常值为13),则将其他Page也读进内存。这里采取异步读。 随机预读受参数`innodb_random_read_ahead`控制 线性预读 入口函数:`buf_read_ahead_linear` 所谓线性预读,就是在读入一个新的page时,和随机预读类似的64个连续page范围内,默认从低到高Page no,如果最近连续被访问的page数超过`innodb_read_ahead_threshold`,则将该Extent之后的其他page也读取进来。 逻辑预读 由于表可能存在碎片空间,因此很可能对于诸如全表扫描这样的场景,连续读取的page并不是物理连续的,线性预读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另外一次读取一个Extent对于需要全表扫描的负载并不足够。因此Facebook引入了逻辑预读。 其大致思路为,扫描聚集索引,搜集叶子节点号,然后根据叶子节点的page no (可以从非叶子节点获取)顺序异步读入一定量的page。 由于Innodb Aio一次只支持提交一个page读请求,虽然Kernel层本身会做读请求合并,但那显然效率不够高。他们对此做了修改,使INNODB可以支持一次提交(`io_submit`)多个aio请求。 入口函数:`row_search_for_mysql --> row_read_ahead_logical` 具体参阅[这篇博文](http://planet.mysql.com/entry/?id=516236) 或者webscalesql上的几个commit: ~~~ git show 2d61329446a08f85c89a4119317ae85baacf2bbb // 合并多个AIO请求,对所有的预读逻辑(上述三种)采用这种方式 git show 9f52bfd2222403f841fe5fcbedd1333f78a70a4b // 逻辑预读的主要代码逻辑 git show 64b68e07430b50f6bff5ed67374b336623db24b6 // 防止事务在多个表上读取操作时预读带来的影响 ~~~ ### 日志填充写入 由于现代磁盘通常的block size都是大于512字节的,例如一般是4096字节,为了避免 “read-on-write” 问题,在5.7版本里添加了一个参数`innodb_log_write_ahead_size`,你可以通过配置该参数,在写入redo log时,将写入区域配置到block size对齐的字节数。 在代码里的实现,就是在写入redo log 文件之前,为尾部字节填充0(参考函数`log_write_up_to`)。 Tips:所谓READ-ON-WRITE问题,就是当修改的字节不足一个block时,需要将整个block读进内存,修改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写进去;如果我们以block为单位来写入的话,直接完整覆盖写入即可。 ## buffer pool 内存管理 InnoDB buffer pool从5.6到5.7版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分配方式上不同,其次实现了更好的刷脏效率。对buffer pool上的各个链表的管理也更加高效。 ### buffer pool初始化 在5.7之前的版本中,一个buffer pool instance拥有一个chunk,每个chunk的大小为buffer pool size / instance个数。 而到了5.7版本中,每个instance可能划分成多个chunk,每个chunk的大小是可定义的,默认为127MB。因此一个buffer pool instance可能包含多个chunk内存块。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线调整buffer pool大小([WL#6117](http://dev.mysql.com/worklog/task/?id=6117)),buffer pool增加或减少必须以chunk为基本单位进行。 在5.7里有个问题值得关注,即buffer pool size会根据instances * chunk size向上对齐,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配置了64个instance, chunk size为默认128MB,就需要以8GB进行对齐,这意味着如果你配置了9GB的buffer pool,实际使用的会是16GB。所以尽量不要配置太多的buffer pool instance。 ### buffer pool 链表及管理对象 出于不同的目的,每个buffer pool instance上都维持了多个链表,可以根据space id及page no找到对应的instance(`buf_pool_get`)。 一些关键的结构对象及描述如下表所示: | name | desc | | --- | --- | | buf_pool_t::page_hash | page_hash用于存储已经或正在读入内存的page。根据快速查找。当不在page hash时,才会去尝试从文件读取 | | buf_pool_t::LRU | LRU上维持了所有从磁盘读入的数据页,该LRU上又在链表尾部开始大约3/8处将链表划分为两部分,新读入的page被加入到这个位置;当我们设置了innodb_old_blocks_time,若两次访问page的时间超过该阀值,则将其挪动到LRU头部;这就避免了类似一次性的全表扫描操作导致buffer pool污染 | | buf_pool_t::free | 存储了当前空闲可分配的block | | buf_pool_t::flush_list | 存储了被修改过的page,根据oldest_modification(即载入内存后第一次修改该page时的Redo LSN)排序 | | buf_pool_t::flush_rbt | 在崩溃恢复阶段在flush list上建立的红黑数,用于将apply redo后的page快速的插入到flush list上,以保证其有序 | | buf_pool_t::unzip_LRU | 压缩表上解压后的page被存储到unzip_LRU。 buf_block_t::frame存储解压后的数据,buf_block_t::page->zip.data指向原始压缩数据。 | | buf_pool_t::zip_free[BUF_BUDDY_SIZES_MAX] | 用于管理压缩页产生的空闲碎片page。压缩页占用的内存采用buddy allocator算法进行分配。 | ### buffer pool 并发控制 除了不同的用户线程会并发操作buffer pool外,还有后台线程也会对buffer pool进行操作。InnoDB通过读写锁、buf fix计数、io fix标记来进行并发控制。 读写并发控制 通常当我们读取到一个page时,会对其加block S锁,并递增`buf_page_t::buf_fix_count`,直到mtr commit时才会恢复。而如果读page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修改,则会加X锁。 当一个page准备flush到磁盘时(`buf_flush_page`),如果当前Page正在被访问,其`buf_fix_count`不为0时,就忽略flush该page,以减少获取block上SX Lock的昂贵代价。 并发读控制 当多个线程请求相同的page时,如果page不在内存,是否可能引发对同一个page的文件IO ?答案是不会。 从函数`buf_page_init_for_read`我们可以看到,在准备读入一个page前,会做如下工作: 1. 分配一个空闲block; 2. `buf_pool_mutex_enter`; 3. 持有page_hash x lock; 4. 检查page_hash中是否已被读入,如果是,表示另外一个线程已经完成了io,则忽略本次io请求,退出; 5. 持有`block->mutex`,对block进行初始化,并加入到page hash中; 6. 设置IO FIX为`BUF_IO_READ`; 7. 释放hash lock; 8. 将block加入到LRU上; 9. 持有block s lock; 10. 完成IO后,释放s lock; 当另外一个线程也想请求相同page时,首先如果看到page hash中已经有对应的block了,说明page已经或正在被读入buffer pool,如果`io_fix`为`BUF_IO_READ`,说明正在进行IO,就通过加X锁的方式做一次sync(`buf_wait_for_read`),确保IO完成。 请求Page通常还需要加S或X锁,而IO期间也是持有block x锁的,如果成功获取了锁,说明IO肯定完成了。 ### Page驱逐及刷脏 当buffer pool中的free list不足时,为了获取一个空闲block,通常会触发page驱逐操作(`buf_LRU_free_from_unzip_LRU_list`)。 首先由于压缩页在内存中可能存在两份拷贝:压缩页和解压页;InnoDB根据最近的IO情况和数据解压技术来判定实例是处于IO-BOUND还是CPU-BOUND(`buf_LRU_evict_from_unzip_LRU`)。如果是IO-BOUND的话,就尝试从unzip_lru上释放一个block出来(`buf_LRU_free_from_unzip_LRU_list`),而压缩页依旧保存在内存中。 其次再考虑从`buf_pool_t::LRU`链表上释放block,如果有可替换的page(`buf_flush_ready_for_replace`)时,则将其释放掉,并加入到free list上;对于压缩表,压缩页和解压页在这里都会被同时驱逐。 当无法从LRU上获得一个可替换的Page时,说明当前Buffer pool可能存在大量脏页,这时候会触发single page flush(`buf_flush_single_page_from_LRU`),即用户线程主动去刷一个脏页并替换掉。这是个慢操作,尤其是如果并发很高的时候,可能观察到系统的性能急剧下降。在RDS MySQL中,我们开启了一个后台线程, 能够自动根据当前Free List的长度来主动做flush,避免用户线程陷入其中。 除了single page flush外,在MySQL 5.7版本里还引入了多个page cleaner线程,根据一定的启发式算法,可以定期且高效的的做page flush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