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制作一种模块化的、买得起的相干多通道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SDR)接收机。**
### 电-视棒
下图是常见的RTL.SDR接收机,也叫做电-视棒。一端是USB口,可以连接电脑;另一端是SMA接口,可以接馈线(导线);然后馈线又和天线相接,天线可以接收电磁波信号。

### 相干和非相干

*图1.两个接收器从一个发射源接收信号,可以大致认为电磁波的表达式和电压`$ A_1(t),A_2(t) $`的形式类似。同时这个发射源足够远,可认为这个发射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实际情况是用天线接收电磁波的,然后输出到接收器,图中省略了天线。*
\
一个移动源发出电磁波信号被两个接收机捕获,捕获的余弦电压信号形式分别为`$ A_1(t)=Acos(\omega t),A_2(t)=Acos(\omega t-\delta) $`,其中`$ A_1,A_2 $`的振幅都是`$ A $`;`$ A_2(t) $` 中的`$ -\delta $`项是由于从源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到接收器2比接收器1多出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导致`$ A_2(t) $`的相位滞后了`$ \delta $`。由于源的移动会导致`$ \delta $`的变化,所以`$ \delta $`是个变量。

接收器所测值显然都是平均功率,即电压信号`$ A(t) $`平方之后再取足够的时间平均,记成`$ \lang A(t)^2 \rang $`,其中符号`$ \lang\rang $`表示对`$ A(t)^2 $`取时间平均。由欧姆定理知`$ P=V^2/R $`,但实际中我们会忽略常数`$ R $`,用`$ P=V^2 $`直接表征功率,所以用上述`$ \lang A(t)^2 \rang $`表示测得的平均功率。
两个接收器接收到平均功率直接相加得到总功率,即`$ P_{非相干}=\lang A_1(t)^2 \rang+\lang A_2(t)^2 \rang $`,这种方法叫做非相干相加,因为不需要考虑`$ V_1,V_2 $`之间的相位差`$ \delta $`。
而如果在接收机内部便考虑相位`$ \delta $`,在接收器2中安装电子线路抵消掉`$ A_2(t) $`中的`$ \delta $`,使得`$ A_2=Acos(\omega t) $`,则我们可以直接令`$ A1+A2 $`,然后平方之后再取平均,即`$ P_{相干}=\lang (A1+A2)^2 \rang $`。
计算后可知,`$ P_{相干} / P_{非相干}=\sqrt{2} $`,即相干方法求功率比非相干方法求功率更好。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能把`$ A_1,A_2 $`直接相加,然后平方再求平均?因为`$ A_1,A_2 $`的相位差`$ \delta $`一直在变动,如果直接相加然后平方求平均,得到的平均值是0。对于相干这个词汇的理解可以百度[相干光](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5%B9%B2%E5%85%89)。
在这里我没有考虑其他噪声项,不过即使考虑了,往往也不会改变结论。同时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比如说不止两个接收器,还要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接收机内部实现类似的相干求功率,细节很多,我也不太了解,就不介绍了。**
### 差分联合阵列(Difference co-array)
所谓的联合阵列,就是利用了基线长度的不同,来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叠加,从而得到源的形状。
稀疏阵列(sparse array)通常是通过由阵列单元之和或差模拟出虚拟联合阵列来实现的。差分联合阵列适用于被动传感设备,而相加联合阵列适用于主动传感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阵列单元之间的物理距离是半波长`$ \lambda/2 $`,此后阵列将以这个距离的整数d倍来描述。考虑一个有着`$ N $`个等间距分布的连续线性阵列,有着`$ L=N-1 $`个孔径。让阵列单位的距离显得规范化,令`$ D=\{0,1,...,N-1\} $`,`$ |D|=N $`,那么差分联合阵列`$ D_{\Delta} $`

随着N的增加,式子中的冗余也增加,即上面的`$ d_j-d_k $`产生多个相同的差。一个`$ N\ge 3 $`的完全填充线性阵列总是有冗余的联合阵列。
- 推荐的课程及书籍
- 如何在天文学中正确起步
- 业余无线电介绍
- “虚拟天文馆”软件使用
- 郑大秋夜观星指南
- 一、夏季大三角
- 二、秋季四边形
- 三、北落师门
- 四、仙后座
- 五、仙女座
- 六、仙王座
- 七、英仙座
- 八、王族星座的故事
- 九、参考资料
- 望远镜介绍
- 望远镜介绍视频
- 1.望远镜到底在做什么
- 2.需要买额外的东西使望远镜工作吗
- 3.我应该买哪种望远镜
- 望远镜的类型
- 4.是否要购买双筒望远镜
- 5.小型、中型和大型望远镜的尺寸是多少?
- 6.望远镜越大越好吗
- 7.消色差透镜和复消色差透镜
- 8.买到望远镜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 让我们谈谈光学
- 9.为什么望远镜看到颠倒的物体
- 10.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望远镜吗
- 11.为什么好的望远镜都比较贵
- 设置寻星镜
- 12.如何试用望远镜
- 13.除了光学质量,望远镜最重要的东西
- 14.有自动寻星系统的望远镜更好吗
- 望远镜底座
- 15.望远镜需要电吗
- 放松一些
- 接收国际空间站过境信号
- 得知空间站发射信号日期
- 展示具体过程的视频
- 之前活动的照片
- 展示天线原理的视频(选看)
- 天线的概念
- 天线的方向性
- 天线方向性实例
- 慢电视扫描(SSTV)
- 可以参考的其他资料
- 可以使用的软件及软件说明
- iss detector说明
- robot36说明
- 2020年10月接收到的部分图片
- 业余射电天文
- 介绍
- 关于射电的科普视频
- 射电小知识
- 小型射电望远镜
- 如何自制一台小型射电天文望远镜
- 技术初稿
- 相干电-视棒
- 补充资料
- 贴吧射电日记
- 贴吧射电日记2021年
- 二月
- 射电学习笔记
- 参考书目
- 极化测量
- 极化的描述——某本书
- 偏振
- 斯托克斯参数
- 极化的描述——另一本书
- 偏振
- 庞加莱球和斯托克斯参量
- 准单色平面波
- 准单色波的斯托克斯参数
- 干涉仪
- 一、基本的二元干涉仪
- 1一维几何情况
- 2相干/相加干涉仪
- 3实际情况的考量
- 4频域方法
- 二、有限带宽和视场
- 三、位置测量基础
- 四、处理有限大小的源
- 1.一维的情况
- 2.傅里叶合成原理
- 附录
- 附录1:关于傅里叶变换
- 1.delta函数
- 2.维纳-辛钦定理
- 3.帕塞瓦尔定理
- 附录2:其他
- 附录3:编程及软件
- Presto代码部分
- 无线电波的传播
- 一、折射率
- 一些天文的小知识
- 行星的逆行与顺行
- 一些零散古代天文的小知识
- 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
- 夜观星象,究竟在观什么?
- 如何在地球上观测黄道
- 农历就是阴历吗?二十四节气和闰月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