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让你学习和工作更高效,注册即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 这个文章是转载的: 1、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做与不做,该如何定夺?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人们是如何你来我往的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经济是如何运转的 从讨论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 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的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第一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顾此,就要失彼,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想得到这个,你就得放弃另一个。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取舍。 * * * * * ###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会计成本=劳务与资本   经济成本=劳务与资本的机会成本。   由于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第二条:有得必有失   付出分两种: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做事情两点都得考虑。 ###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常见应用: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改善经济效益。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第三条:多个孩子,多双筷子——聪明的脑袋才会这么想   如果做一件事件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支出,聪明的人就会立即采取行动。 ###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当改变政策外部环境人也会相应调整自己的策略。   第四条:驴子看到眼前那把草就会拉磨,——人也需要这把草   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时候,人的行为也会随之而变。   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作出决策。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比较优势的原理使得每个人从事相对优势的行业,互相贸易比自给自足要情况好转。   第五条:贸易的真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交易产生了,人们就可以专注自己最擅长的那块。通过买卖交换,就能买到更多不同的东西。 ###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贸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经济的工具-价格。   当政府阻止价格自发调节市场资源的时候,他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的协调组织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扭曲了企业与家庭的决策。   第六条:市场是个好东西   在市场经济中,家庭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就好像受到一只“无影手”指挥一样,——恰恰是这只手在引导着市场对不同资源进行“混搭”。另外一种情况与此相反,即由政府主导下的中央计划委员会对资源进行调配。 ### **原理七: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情况:外部性、市场势力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你将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第七条:有时政府也能办点人事儿,比如改善改善市场结果啥的   市场并非万能的,有时候也掉链子,“混搭”不出来很好的效果。那么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就能通过发布公共政策来进行改善,比如专门针对垄断和污染的法规。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归因于生产力的变化。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美国近年来收人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第八条:好日子是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决定的   在相同时间内,人们能够创造的东西越多,日子就越好过。大概就是这意思吧,随着一个国家的生产率增长,人均收入也会跟着增长。 ### **原理九: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第九条:钱多了,物价也跟着上去了   如果政府发行大量的钞票,币值就会下降。造成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即钱是没少花,买到的却是跟之前一样东西。 ### **原理十: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选择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菲利普斯曲线产生原因: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价格变化具有粘性,当政府减少货币发行量时,价格不会马上变化,但人们支出数量减少,引起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量变化,造成失业。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第十条:要么通胀,要么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社会总要不时地面对这样的取舍   一般来说,抑制通胀就会暂时使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两者之间如何取舍对理解税率变化、政府开支和货币政策的短期效用至关重要。 ### 结束: 我要推荐大家看 [【清华大学】 【经济学原理】 【钱颖一主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023776/?p=1),听听大师傅怎样讲经济学10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