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豆包、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文生视频 广告
**摘要:** 需求管理是一门艺术。 ![](https://image.fundebug.com/2019-03-04-requirements.jpg) <!-- more --> 开发产品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需求,有的来自外部用户的反馈,有的来自内部团队的 idea,有的是产品的 BUG,有的是新的功能... 看起来只要实现所有需求,产品就可以变得更好,然后吸引更多的用户,接着赚更多的钱,之后招更多的人,再完成更多的需求... 问题是,需求会源源不断地进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清空所有需求,996 也做不完,这辈子都不可能。 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将需求排序,实现优先级最高的需求。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给需求排序?** ### 以用户为核心确定优先级 乔布斯曾经说过: >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 用户真的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吗?很多时候并非如此。 我负责产品,**每天都会和用户交流**,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功能,有时会做好简单的交互设计、帮忙想想算法、甚至给我开源代码。 问题在于,用户只是产品的使用者,他们对于产品的理解没有我们那么深刻,所以他们提出的需求有时会偏离问题的本质,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挖掘。 我们不是乔布斯,没有能力创造需求;我们也不是张小龙,没有 1 亿人教我们做产品。因此,我们应该多与用户交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确定优先级: - 用户反馈或者吐槽的时候,耐心一些,聊得更深入一些,同时做好记录 - 修复 BUG,优化功能或者新增功能时,与感兴趣的用户主动联系,他们会给你更多的反馈 - 定期做用户调研,听听沉默的大多数是怎么说的 - 对于用户所提的需求,根据反馈用户多少、影响范围、难易程度进行排序 当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创造的欲望是非常惊人的,总会有一些新的 idea 让我们激动不已,恨不得明天就能上线。但是,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创造欲,尊重用户的意见。我们的产品是给客户用的,不是给自己玩的。 流量红利已经枯竭的时代,获取一个新用户比留住一个老用户难太多了,因此提高留存率显得非常重要。重视每一个用户反馈,及时修复他们发现的 BUG,优先实现他们想要的功能,是提高留存率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 ### BUG 的优先级高于新功能 墨菲定律是这样的: >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程序员应该都知道,**代码怎么可能没有 BUG 呢?**很多时候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是知道了却没有及时修复。 然而,对于当前产品的 BUG,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可能是 BUG 隐藏的太深,我们和用户都没有发现;可能是用户发现 BUG,但是没有反馈;也可能是我们选择性失明,觉得问题不大。 事实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再小的问题他们也会发现,也会吐槽。用户反馈的话我们还能知道,否则我们可能很晚才发现 BUG,如果没有监控的话。 还有一种微妙的情况,当用户反馈貌似不可能出现的 BUG 时,我们会本能的觉得产品应该没有问题,问题应该出在用户那里,大概是他的浏览器或者网络,或者某种无法解释的原因导致的。其实,这只是我们在逃避问题,代码的运行方式是确定的,没有什么不能解释的地方,如果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了,那基本上是 BUG。这里分享一个我们的经历: > 某个用户反馈,他在邀请成员加入团队的时候发现,偶尔会有那么一次邀请失败。 > 我们检查了一下监控数据,发现确实有失败过,影响的用户不止一个,但是很少。 > 然后,我们检查了一下前后端代码,发现没有问题。 > 既然业务代码没有问题,那应该没有 BUG,这事大概是什么奇怪的原因导致的,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吧... > 后来,又有几个用户反馈同一个问题,报错也越来来越多,我们不可能再骗自己了! > 再次检查,业务代码确实没有问题,但是报错的代码位置的行号和列号都偏移了,这么诡异? > 不难猜测,生产环境运行的是旧代码!检查一下果然是这样。 > 接着,不难发现部署的 Docker 配置文件有问题,导致某个节点部署的后端代码是旧的... 我们总是这样,不停地向前走,不断地追求新的成就,逃避当下的问题。**听着是不是很像我们的生活?** 对于产品 BUG,我们应该第一时间修复,或者设置一个 Deadline,新的功能可以稍微延后。 如果我们不停地开发新功能,那当初开发这个有 BUG 的旧功能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忽略当前用户反馈的问题,那我们费这么大劲拉新是为了什么? ### 结论 需求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考虑和权衡的东西很多,暂时给大家一个简单的优先级排序,仅供参考: - 用户反馈的 BUG - 自己发现的 BUG - 用户反馈的需求 - 自己想出的需求 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操作是不可能的,这是给大家提供 2 个思考维度。实际工作中,每个需求的影响范围、紧急程度、难易程度也需要考虑。 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欢迎留言讨论!本文作者为 Fundebug 的技术总监,欢迎添加微信交流:KiwenLau。 ### 参考 - [产品需求优先级的艺术 -- Kano 模型](https://mp.weixin.qq.com/s/l8VOj0ofnUAojFgaymi_IQ) - [如何成为优秀的技术主管?你要做到这三点](https://mp.weixin.qq.com/s/0LVj1IcWMWAuUeY6U7r4hg) - [为什么美国程序员工作比中国程序员工作轻松、加班少?](https://mp.weixin.qq.com/s/eLl-juu6faqPwfBzAwc29Q) ### 关于Fundebug [Fundebug](https://www.fundebug.com/)专注于JavaScript、微信小程序、微信小游戏、支付宝小程序、React Native、Node.js和Java线上应用实时BUG监控。 自从2016年双十一正式上线,Fundebug累计处理了10亿+错误事件,付费客户有Google、360、金山软件、百姓网等众多品牌企业。欢迎大家[免费试用](https://www.fundebug.com/team/create)! ![](https://static.fundebug.cn/wechat_sloga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