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 Agent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谢谢大家,也感谢联盟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可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我个人其实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权威,这个话题对我来说说大也大,但是说小其实也切实,因为我实实在在地在这个领域之内,确实是在做项目。我的一些感受,包括我的一些体验跟大家来分享,也希望是对我的继续前行鼓励。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大标题叫“美好数据大行动”,过去一年我们有上百家公益机构、上千位个人公益者参与到和数据相关的带领公益创新的活动。小标题叫做“公益机构数据力的解读及实践”,公益机构数据力这个词似乎很新也很晦涩,但是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它的理解。 大家可以想一下,过去30年我们几代人在学龄时候不同的画面。比如说我小的时候,我上学的时候是面前挂着一串钥匙的,我自己上学、自己回家,家里要墙面光、地面光、桌面光。再下一代的孩子可能放学之后有电视,有动画片陪伴着我们度过童年,我们有大量的信息的输入,丰富我们小小的充满幻想的内心世界。到了95后甚至00后这一代,我们的孩子现在在我们来看都是小精灵,这些小精灵在小小的年纪,他可以跟你对话,他有他的思维,他所参与的生活环境已经是全互动的,他不止是一个受教育者,他参与很多的培训课程,他参与很多的互动内容。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年代串起来,我们看到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所能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每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法人,我们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其实也是在这个阶段渐进中不断发展的。我们恰巧走到这个时代,它就是一个数据的时代、信息的时代,我们也需要在这个时代中发觉技术的能力和优势。 从法人和一个自然人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进程是必然的。但实际上我们又有不同,不同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不见得我的目的或者说我的人生的意义是非常清晰的,这点跟我们的公益组织法人是不一样的,每个组织从成立开始就有我们美好的使命,就有我们的愿景。第二个不同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从出生的开始,我们在家庭中都当之无愧的是这个家庭的宝贵资源,我们认为我们的环境都是呵护我们来成长,当然这是大部分情况,并不见得适用于所有人。而且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科技的进步,作为一个自然人的个体是不拒绝、不反对的,比如说我们有新款的手机,我们有其它的新的技术,我们在网上无论是网购还是网聊,或者是大家所有人都要依靠微信,任何的新技术都没有什么门槛让我们来接受。而且我一旦用上它,我们就会爱上它,我们用上它之后,我们还会渐进发展。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我们在真正想到我们的美好愿景的时候,我们在想到我们有什么资源、有什么能力的时候,我们可能反而更容易强调的是我们的困难。所以这种对比也就造成了我们现在来看什么叫公益机构的数据力。人们的发展看到的是智力和多层智能的培养和激发,是我们每个人自身成长和我们所存在的社会环境各种美好的愿望。一个组织的发展,一个公益机构的发展,它也需要它的能力。在现阶段,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它的数据力。所以我刚开始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对公益机构数据力的理解,它是我们公益机构的智能组成。 我们再来看,在这样的数据力和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我们作为公益机构,我们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是面临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不是单纯我们要强调的,但是它摆到我们面前,我们要注意它的事实。我们做过一个不全面的调查,是国际上用的统一的调查表,在对比之后发现国内的公益机构和国际的公益机构,在我们使用数据的不同阶段来看,我们的分布是有明显差异的。从国际来看,公益机构确实大部分还是被动型。我们对被动型的定义是有数据,也知道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分析数据的过程是不连贯的,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完全按需的,分析数据的过程并不是跟我的工作实时相关的。所以被动型是说我要用的时候我去分析。我们的组织60%是在被动型的这个层面,数据我要用,但它不是我的资源。而在国际上,还有一部分已经进入描述型,描述型就是把数据已经开始作为资源,想着我如何去使用它。 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困难之一,如果我意识到了大数据时代我需要用数据的话,数据我怎么用?第一个困难是认知方面。第二个困难在于,我们看到的普遍大家也都认可的,而且普遍大家也都面临的,缺人、缺钱、没环境。因为数据这个东西不光是我用的问题,我用、我收集,我还需要一个环境,大家确实能够让数据的力量发挥作用。这些东西是我们要面临的,而且也需要去考虑的第二个困难。 对照着第二个困难,我们要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才是一个数据使用的理想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就是这里边不光是有参与方,我们要有不同的人,我们要有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在这个数据链或者说数据环境中,我们还需要支持数据管理,支持数据力本身的工具、应用、技能,还有基础设施等等。所以整个生态环境的搭建是我们要去看的没人、没钱、没环境,我们要对照考虑的。 这样看来,我们作为一个非营利的法人,存在于这样一个数据时代,我们确实面临很现实的困难,但是这样很现实的困难,其实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为什么之外主动、积极地去想我能做什么,我能和技术公司合作什么的一个机会,破题在这里。 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就是过去一年IBM公司在用我们的技术,而且用了思考,如何在数据管理的理念上和大家共同行动,去想我们可以做什么的一个总结图。 就我们所能影响到的,或者说我们项目涉及的范围,纵轴分为公益机构(以机构为单位)和社会公众(以个体为单位),横向来看群体和个体,我们有四类活动在过去的一年之内,有上百家公益机构参与,有上千位个人机构参与,从中感受和受益。后面我一个个来介绍,我首先说我们的玩转公益数据,这是过去一年我们和灵析联合举办的5站玩转公益数据的工作坊,这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和大连,每一场我们都有将近50位公益伙伴,也就是我们的NGO群体,他们是自己自发报名参与的,有100多位IBM员工志愿者亲自参与指导他们使用我们的数据管理、分析的软件。 参与我们这样一个活动的一个很小型的NGO,他对数据的力量,对IT工具的作用都有很深刻的感触。他们说,“推动数据分析的开展,注重机构的数据管理和提高数据意识”,通过这个工具的使用,可以让他感觉到IT可以用数据来影响机构的工作。 IBM全球也用数据管理现在的状态和数据管理未来的前瞻,我们也发表了一本白皮书,这个白皮书通过对全球上百家NGO(这都是国际NGO,很遗憾在这本白皮书的调研中没有中国的社会组织参与)的调研数据,这个白皮书提到现在的公益组织对数据管理和数据挑战的认识,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大家都对数据管理的结果或者说对于数据所能够提供的管理能力的支撑是有要求的,我们的资助方还有我们自身管理的透明度,还有我们自身真正运营管理的效率,这些都是数据管理的诉求。 主要的障碍,像我刚才说到的,没钱、没人、没环境、没技术。这些东西是我们面临的,同样也是国际NGO所面临的。解决这个问题,从白皮书上,从我们的思考上来看,关键是建立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不可或缺的,首先需要前三块(人才、技术和预算)的支撑。但是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没有生态我们也谈不到人才、技术和预算。但是在这里面,建立生态系统,包括在人才、技术和预算方面,我们很突出的一点是合作,因为这一块需要任何一个部门,仅靠公益组织自身去培养、发展是建不起来的,或者路程很长,而IT公司单纯依靠技术能够驱动、带来公益组织的成长和社会价值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各个领域我们都有合作的机会,我们都有共同成长,共同利用我们的专长来助力社会、发掘数据价值、带动社会成长的过程。 在技术方面,在全球我们看到Stop The Traffik是一个预防人口贩卖犯罪活动的组织,它运用的很多技术其实并不新鲜,但是它让我们看到这是把大家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做一些对很有意义的事情。 建立生态系统,有助于我们想清楚谁参与、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效益,这是我们共同的价值定位,而且也是我们可以共同走在一起,共同去构建一个环境,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每个人有各自的角色,也需要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打破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想我们能做什么,而去想我们合作以后到底能做什么。 IBM在数据管理领域我们有若干的服务捐赠计划,这是我在国内负责的服务捐赠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我们的数据路线图,还有数据分析项目,这些都在中国已经有应用。数据路线图着重在于帮我们公益组织发展理清思路,帮助你解决你通过数据能做什么,而且了解到哪些数据你有差距和漏洞,你应该去收集。我们还尝试用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数据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而数据分析评估与洞察项目就是在我们已有的数据之上,我们看看数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更大的红利,让我们可以基于数据,让我们有更大的作为。 后面我分享两个案例,一个是我们很有幸在今年和恩派合作启动了我们在中国第一个数据路线规划项目,这个项目有很好的发现,我简单来说,三部分都是大家很关注的,只有到了恩派这样的体量,它才能看到很多问题的实质。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有很多的项目,而且我们的组织要做很多的事情,我们的资源到底应该如何分配,我们的项目成本和我们的项目活动金额在比例上是不是真正的均衡的,我们是不是知道项目每一个周期在进展的时候,项目的状态跟我们所要提供的服务,跟我们在项目做研发的过程,包括跟我们后期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这一块,是否大家可以实时地挂钩,而不是靠项目阶段或者项目最终结束时候的完整报告,只是做一个项目状态的整合。所以这一块,恩派可以帮我们共同看到数据管理有助于大家真正在日常工作中,把我们做事情的热情和我们真正看到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我们的方向是否准,我的资源是否应该调整等等,这样的过程和这样的最基本的问题挂钩起来。第二个是在项目沟通过程中,每一个NGO组织,还有我们协调外部的志愿者资源,这么多的资源在协调和轮动的过程中,数据有没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效果。第三是数据分析和使用上是不是能够让我们更个性化的使用。 我们跟中国基金会中心网启动了这样一个数据评估和洞察的项目,中国基金会中心网掌握了中国几千家基金会的基本数据,他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和我们一起来召集了在公益领域的基金会数据黑客马拉松大赛,一共有200多支高校团队,来自中美两国,因为我们只有在中美两个国家做了招募工作,289支高校团队参与了这样的大赛之后,有7个团队胜出,有三个团队是一等奖团队,从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公益的力量、数据的力量是无限的。 小破车团队让我们看到了现有的公益组织和公益热情是跨界的,我们有学数学、环境科学,还有学科学的,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我们的跨界主要是对人。我们的Three Time Zone,他们有两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他们跨时区,通过技术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团队感言让我记忆深刻,他谈到,我们在这个项目中很重要的体会是我们用最现代的科技做最勇敢的公益。 我们的人的历程是理事长河往前走,其实我们的公益人,包括我们的公益组织也是在各自的成长周期之内往前走的,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的数据时代,我们有层出不穷的人才,我们有很好的观点、很好的点子,更有很好的技术结合,也希望我们在这个峰会的平台上,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可以聚集,让我们有更好的能力组合,去共同解决,共同做一些事情,让我们的世界,让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