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新服务器的初始化**
新购买服务器/VPS之后,我们首先需要通过终端连接服务器,然后修改一下root密码,再看一下磁盘情况,如果是两块磁盘,首先对磁盘进行分区挂载。
#### 所选用的linux操作系统是Centos6.8
#### 1. 使用Xshell进行远程连接
通过命令连接:
~~~
ssh 192.168.10.57:22 #后面的端口号可以省略
~~~

通过新建会话窗口连接

如果不知道Linux系统的版本信息,可能通过命令:cat /etc/issue 查行查看

#### 2. 修改root密码
修改root密码,直接使用命令passwd 进行密码修改

#### 3. 磁盘管理
1. 查看磁盘信息 fdisk -l

2. 查看分区信息 lsblk

> 从以上信息可以发现,sdb 这块磁盘没有启用,所以接下来对sdb这块磁盘进行分区。
在这里,咱们把sdb这块磁盘分成两个区,一个分区10个G,剩下的为另一个分区
#### 开始对sdb进行分区操作
1. fdisk /dev/sdb 指定要分区的磁盘

2. 键入p打印分区列表

3. 键入n创建一个新分区

> 出现两个选项,p代表着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e代扩展分区。在这里咱们先创建一个10G主分区
4. 键入p 选建一个主分区

5. 接下来让输入进行主分区的号,一个硬盘只能有四个主分区,这在里就先输入"1"了

6. 这里表示让你输入分区的起始柱面号,因为我的目的是分为连续的几个分区.所以直接键入"回车"表示从柱面2048开始(即磁盘尚未使用的首端),输入2048也可以.

7. 提示你键入分区的末端柱面号,因为第一个主分区我们要分的大小为10G,所以直接键入"+10G",或者"+10240M"。

8. 这时一个主分区就已经建立好了,键入p看下。

9. 重复刚才的新建分区步骤,再把剩下的建成一个主分区,最新的磁盘分区结果如下:

> 注意:由是把剩下的全部分成一个区,所以,在到分区第七步时,不用输入分区大小,直接回车即可。
10. 键入w保存退出fdisk,这里再来查看一下磁盘信息lsblk

> sdb这块磁盘并不能被Linux所以管理,当然也不能使用,因为这块磁盘只是分好了区,没有写入文件系统,其实写入文件系统的过程就是分区的格式化。
11. mkfs命令进行格式化 (创建Linux文件系统)
~~~
mkfs -t ext4 /dev/sdb1
mkfs -t ext4 /dev/sdb2
~~~

> 写入文件系统以后,sdb这两个分区,需要挂载后才能正常使用
12. mount加载文件系统到指定的加载点(挂载)
`mount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 首先需要先创建两个目录分另做为sdb1和sdb2的挂载点,在这里咱们在mnt下创建两个目录:sdb1和sdb2
~~~
mkdir /mnt/sdb1
mkdir /mnt/sdb2
#这两条命令可以合并成一条,是等效的
mkdir /mnt/sdb1 /mnt/sdb2
~~~
> 挂载之前,先使用df命令查看一下磁盘分区上的可使用的磁盘空间
~~~
df -h
~~~

> 这里并看不到,sdb这块磁盘的信息,是因为还没有把两个分区挂载到挂载点
接下来开始挂载新建的两个分区
~~~
mount /dev/sdb1 /mnt/sdb1
mount /dev/sdb2 /mnt/sdb2
~~~
挂载后再使用df命令查看一下磁盘分区上的可使用的磁盘空间
~~~
df -h
~~~

**这时,sdb这块磁盘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 如果挂载错了,可以通过umount卸载已经加载的文件系统,卸载的方式有两种:1. 通过设备文件名进行卸载;2.通过挂载点进行卸载。
#### 系统启动,自动挂载数据盘
> 到这里,磁盘的分区,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是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启系统后,sdb磁盘不会自动挂载,这里,需要使用mount命令手动重新挂载。这时就需要把它设置成开机自动挂载操作方式如下:
1. 使用blkid查看磁盘UUID信息

> UUID可以不用,可以直接使用设备名进行挂载
2. 编辑系统分区表
~~~
vi /etc/fstab
~~~

在这个文件的最后,加上如下内容:
~~~
/dev/sdb1 /mnt/sdb1 ext4 defaults 0 2
/dev/sdb2 /mnt/sdb2 ext4 defaults 0 2
~~~

输入:ESC 再输入:,然后输入wq 保存退出vi编辑
到这里,自动挂载数据盘设置好了,重新测试是否能正确自动挂载。
>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fstab文件中,最后两个参数的什么意思,第一个数字:是否做备份,第二个数字:表示是否提前自检,在这里这除根分区设置为1外,其它的设置成2即可。
- 前言准备
- Linux新服务器的前期配置
- 认识linux下的Web服务器
- Linux的基本配置
- LNMP一键安装包快速部署web服务器
- LAMP服务器环境部署
- LAMP服务器管理
- LNMP服务器环境部署
- LNMP服务器管理
- lnmp一键安装包-常见问题
- 使用包管理器快速部署环境
- 包管理器快速部署LAMP服务器环境
- 升级php和mysql版本
- 包管理器快速部署LNMP服务器环境
- 使用源码包部署Linux服务器web环境
- 编译LAMP服务器环境部署
- apache安装与配置
- mysql的安装与配置
- PHP的安装与配置
- 编译LNMP服务器环境部署
- nginx服务启动脚本
- 源码安装常见问题
- Centos6与Centos7的区别
- 默认控制系统服务工具不同
- 设置开机启动的方式不同
- 编写service启动脚本
- 编写systemctl启动脚本
- 服务器安全
- 隐藏服务器信息
- Linux服务器防火墙设置
- 防火墙设置脚本
- 邮件发送
- 任务脚本的编写
- 服务器磁盘和服务器健康状态脚本
- 服务器登录报警脚本
- 数据库备份脚本
- 定时任务及应用
- 常见问题
- linux中使用ping命令不同的问题
- Linux中无法发送邮件
- mailx通过ssl方式发送邮件
- Mysql配置文件
- Linux TCP/UDP 常用端口
- Linux常见命令
- 系统信息
- 关机 (系统的关机、重启以及登出 )
- 文件和目录
- 文件搜索
- 挂载一个文件系统
- 磁盘空间
- 用户和群组
- 文件的权限
- 文件的特殊属性
- 打包和压缩文件
- RPM包
- YUM软件包升级器
- DEB 包 (Debian, Ubuntu 以及类似系统)
- APT 软件工具 (Debian, Ubuntu 以及类似系统)
- 查看文件内容
- 文本处理
- 字符设置和文件格式转换
- 文件系统分析
- 初始化一个文件系统
- SWAP文件系统
- 备份
- 光盘
- 网络-(以太网和WIFI无线)
- vi命令
- cut命令 截取
- Mysql
- MySQL备份-增量备与恢复命令实战
- mysqlbinlog
- mysql的安装
- 卸载mysql
- mysql多实例安装
- mysql 常用基础命令操作
- linux安装jdk、rpm安装mysql
- linux制作本地yum源
- shell脚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