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 广告
## **逃离单体地狱** ## 泥球模式 * 把这种软件比喻成“随意架构的,庞大的,草率的”布满了胶带和线路,如同意大利面条一般的代码丛林。软件交付的步伐已经放缓,更糟糕的是,应用程序是使用一些已经过时的框架编写的。 ## 典型的分层模块化企业级java应用 * 他由业务逻辑组成,业务逻辑外面是实现用户界面的适配器和与外部系统的接口。 * 业务逻辑有包含了服务和领域对象的模块组成,一些典型的模块若干适配器来完成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工作,包括RESTAPI和web页面适配器。 *单体软件架构风格: 一个系统应用被作为单一的单元打包和部署->部署运行在Tomcat上 ## 单体架构的好处 * 应用的开发很简单,IDE和其他开发工具只需构建这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 * 易于对应用程序进行大规模的更改(比如更改数据库模式) * 测试相对简单直观,(只需要对RESTAPI进行单元测试) * 部署简单明了,(以war的形式部署在Tomcat上) * 横向扩展不费吹灰之力,(一般使用ngixn进行横向水平扩展) ## 为什么逃离单体炼狱 * 显示更多功能是时,会导致代码库膨胀 * 敏捷开发和部署已经不可能 * 更改的代码提交到单个源代码库,从代码提交到生产环境,漫长而艰巨,并且涉及到手工测试,应用程序庞大,复杂,不可靠,难以维护 * 过渡的复杂度会吓退开发者(难以理解它的全部,修复比实现新功能更困难且耗时,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 开发速度缓慢,(构建应用程序需要很长时间,从编辑到构建运行再到测试周期时间长) * 从代码提交到实际部署的周期很长,而且容易出错。 * 难以扩展(横向扩展)服务器需要较大的内存 * 交付可靠的单体应用是一项挑战(错误的代码进入生产环境程序缺少故障隔离,所有的代码都在一个行程运行) * 需要长期依赖某一个可能已经过时的技术栈 ## **拯救之道 微服务架构** * 软件架构对功能行需求影响不大,架构的重要行在于它影响了应用的非功能性需求,也称为质量属性或者其他的能力。 * 扩展了立方体和服务 * Y轴扩展又称为功能行分解,用过分解不同功能的方式来实现扩展 * X扩展 又称为水平复制通过克隆实例的方式扩展(负债均衡) * Z扩展,又称为数据分区,通过类似客户ID的方式吧相似的数据分区进行扩展 ## 微服务的定义 * 把应用程序功能性分解为一组服务的架构风格(模块化) * 微服务架构作为模块化的一种形式 * 模块化是开发大型复杂的应用程序的基础,大型应用需要拆分为模块 * 微服务架构使用服务作为模块化的单元,服务的API为自身构筑了一个可逾越的边界 * 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 * 每个服务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 * 微服务架构特性是每一个服务之间都是松耦合的,仅通过调用API的方式进行通信,在运行时服务实现类相互之间的独立,服务不会因为其他服务锁了数据库而进入堵塞的状态 ## 微服务架构的好处 * 使大型的复杂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 * 每个服务器都相对较小并容易维护 * 服务可以独立部署 * 微服务架构可以实现团队的自活 * 服务可以独立扩展 * 更容易试验和采纳新的技术 * 更好的容错性 ## 微服务的弊端 * 服务的拆分和定义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重点) 1. * 服务的拆分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没有算法可以完成服务拆分工作,一个不小心就构建出一个分布式的单体应用,一个包含了一大堆互相紧耦合的服务,这样会把单体架构的和微服务架构两者合一,弊端基于一身。 2. * 分布式系统带来的各种复杂性,使开发,测试和部署变得困难 * 多个服务的功能需要协调更多开发人员 * 开发者需要思考应该在应用的什么阶段使用微服务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