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开发的支出,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研究支出应被记录在管理费用当中;其次,产品开发阶段的投入,如果满足一定条件的话,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研究,什么是产品的开发呢?具体而言,研究是指技术的研究,而产品的开发是指技术研究成功后,企业为了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设计、制作模具等产生的花费。
接着,会计准则又说了:**技术研究成功后,用于申请专利的这部分费用可以被记入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如果这家公司花了50万元去研究技术,5000元去申请专利,那么,只能有5000元被记入它的无形资产当中。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研究开发是一种投资行为,并将长期影响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研究开发的支出无疑当属企业的无形资产。那么,会计准则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不合常理的规定?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有这样的规定,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会计准则都是这么说的。其原因在于,**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功了自然可以帮助公司赚钱,万一失败了呢?
会计实在是一个太谨慎的行业。这群谨慎的会计才不会把这么不确定的数据当作资产呢!既然它不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有用的东西,花完了就是花完了,那它就是费用。
再次,会计准则还规定:**外购技术的支出是记在无形资产中的**。既然是购买所得,就说明该技术的商业价值得到了认可,会计于是将其记在企业的无形资产当中。
所以说,企业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的技术,如果不申请专利,不会得到半点在无形资产这一项上体现的机会;我们在报表上看到的那些技术,多半是买别人的。
广告的情况也差不多。**为了创立品牌,我们可能要打广告,但是由于无法估计广告会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所以只能把广告支出记在销售费用当中**。
但是现实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是企业自己研究出来的技术,研究支出却被记在无形资产当中了,你说这家公司一定违反了会计准则,但它却偏偏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或许是这家公司把技术卖给了别人又买了回来。确实有这种可能,但这不是唯一的解释。有些公司的研发部门是独立的法人,为了获得技术,它必须向自己的研发部门购买技术。这个时候,这项技术在这家公司变变成了外购的技术,也就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了。
既然出现了把自创技术放在费用当中和无形资产当中两种记录方式,那我们就要评估一下这两种方式的优劣了。
一般来说,一家利润高的公司更愿意把它记在费用里,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税收支出;但对于一些在经营上有困难,或是尚且处在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这样做就会显得它们的资产很少、利润很低,它们就更愿意把它们记在无形资产里,让自己的财务报表好看一些。